第3部分(第1/4 頁)
缺茸約呵看蟮枚嗟畝允鄭�鈧粘晌�魏穩碩疾桓儀崾擁母痔�こ牽�ň�諡擠⒒恿酥涼刂匾�淖饔謾�00近些年,管理學特別重視對企業文化的研究,強調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是培養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活力的源泉,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國內一些企業之所以長不大,活不長,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形成核心價值觀,或者企業家提出的核心價值觀沒有真正為全體員工所接受。
關於核心價值觀,各企業雖表述不同,但仔細分析,無非兩部分內容:一是企業宗旨,即企業為什麼而存在,由宗旨決定了企業的使命、願景、目標等;二是企業的主要發展思路和行為規範,即為了實現企業的宗旨,該做些什麼,不能做什麼。前者為目的,後者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方法。目的決定了手段和方法,手段和方法圍繞目的,為目的服務。國外一些企業家常用“使命與價值觀”來表述核心價值觀的這兩層含義。如傑克·韋爾奇就提出:“使命感將指引你往何處前進,而價值觀所描述的則是引領你到達目的地的行動。”
企業文化理論經常使用諸如目標、目的、使命、宗旨、願景、戰略、理念、哲學等概念,來描述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由於個人理解不同,這些概念用得比較亂。其實,宗旨就是企業的生存目的,也可用企業使命來表述。願景由宗旨決定,是對企業美好未來的一種展望。願景的具體化即企業的發展目標。目標如何實現?這又構成了企業的發展戰略。所有這些精神性的東西用精練語言加以概括,即為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理念又分層次,有關企業宗旨的理念最為根本。關於理念的形上思考就是企業哲學,或者稱為企業家的哲學。如讀者認可上述區分,顯然,使用宗旨來表述“企業為誰而生存”更為可取。
一般來說,企業的宗旨相對穩定,而發展思路則需隨形勢發展而不斷變化。這也就是《基業長青》一書的中心觀點:“儲存核心,刺激進步”。相比較而言,宗旨比發展思路和行為規範更穩定、更重要。
中國文化特別注重道。各行各業、各門學科及各個學派研究到一定深度,都要講道,而且大都會提煉出自己的道。那麼對企業管理來說,什麼是道?筆者認為,最根本的道只能是宗旨。孫子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生,可以與之死,而不畏危。”顯然,只有宗旨才具有如此功能。有道的(即有遠大志向和崇高使命感的)公司,不一定都能發展壯大,但無道的公司卻一定做不大,活不長。
現代管理學強調的這個問題,毛澤東早在70多年前就有精闢論述。建軍之初,紅軍領導人便提出了“人民軍隊”、“工農武裝”等概念。如南昌起義的政治綱領明確提出:“實行土地革命,廢除苛捐雜稅,維護工農利益”;秋收起義的部隊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號,軍旗上印有鐮刀、斧頭。在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毛澤東明確提出,紅軍“是為了自己和工農階級而作戰”,“不是為他人打仗,而是為自己為人民打仗”。《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4頁。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又進一步明確了我軍宗旨,充分闡述了建軍宗旨的重要性。毛澤東關於軍隊建設的一系列主張,都是緊緊圍繞宗旨而展開的。特別是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毛澤東對我軍宗旨作出了經典概括,並一連用了下述六個“在這個宗旨下面”,來闡述宗旨的重要作用。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鬥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有一個很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團結。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後勤工作之間;在外部——軍民之間,軍政之間,我友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一切妨害團結的現象,都在必須克服之列。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有一個正確的爭取敵軍官兵和處理俘虜的政策。對於敵方投誠的、反正的或在放下武器後願意參加反對共同敵人的人,一概表示歡迎,並給予適當的教育。對於一切俘虜,不許殺害、虐待和侮辱。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