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的主要因素,衡量一支部隊戰鬥力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其武器效能和火力配備。而毛澤東則認為,決定軍隊戰鬥力的諸因素中,人是第一重要的。他有一句名言:“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9頁。
強調人的因素第一,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有一個基本觀點:“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0頁。從這一論點出發,毛澤東進一步強調,“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毛澤東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頁。。在毛澤東看來,世間萬物中,人是第一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頁。
強調人的因素第一,某種意義上是武器裝備長期落後於對手的人民軍隊的現實選擇。在革命戰爭年代,我軍基本上是依靠繳獲敵人的武器來裝備自己,因而“硬體”方面始終不如作戰物件。從紅軍初創時期的梭鏢大刀、土槍土炮對白軍的漢陽造,到八路軍、新四軍以漢陽造對日本鬼子的歪把子機槍、山炮野炮,到解放戰爭中以三八大蓋對國民黨軍隊的美式飛機、大炮,再到朝鮮戰場上與武器裝備最先進的“聯合國軍”直接較量,境況莫不如此。如果我軍官兵迷信唯武器論,根本不可能有戰鬥意志。只有堅信人的因素第一,樹立敢打必勝、以劣勢裝備戰勝強敵的信心,部隊才能有高昂計程車氣。
強調人的因素第一,也是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繼承和發展。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古代軍事家大都持整體論的戰爭觀,認為戰爭是敵我雙方經濟、政治、軍事等多種因素的活的對抗,而不是單一的兵力較量。因此,兵力上處於相對弱勢的一方,完全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依靠正確的指揮和高昂計程車氣,達到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目的。進入熱兵器時代後,雖然軍事實力不再取決於兵力多少,開始更多地表現為武器裝備水平的差異,但軍事家們依據整體論戰爭觀,強調弱勢一方可以憑藉主觀努力戰勝強敵的基本信念,卻大都沒有改變。如“同治中興”時期的名將曾國藩就多次表示:“炸彈輪船雖利,然軍中制勝,究在人不在器。”因而,“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哭,唯求忠義良將不可得,令人嘆息。”
西方管理學一向是見物不見人,只是近一二十年,人的因素第一的觀點,才開始為管理學者和企業家們所接受。翻閱近些年新出版的管理類書籍,可以找到許多類似毛澤東的論述,如“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事業的成敗取決於人”,“辦公司就是辦人”,等等。歷史上一貫主張“唯武器論”的美軍,在經歷了朝鮮、越南戰爭的失敗,總結了經驗教訓後,也開始意識到人的因素的重要。如美陸軍新的《作戰綱要》就明確提出,“人的因素將在未來的戰役和戰鬥中起決定作用”,“士兵是陸軍作戰原則的核心,是陸軍取勝意志的基礎”,“歸根結底,決定勝利的是士兵”。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美軍近年來也開始提倡“軟管理”,要求各級軍官改變傳統的帶兵方式,由“命令—服從型”向“領導—追隨型”轉變。
西方管理學開始重視人的因素不是偶然的,也不僅僅是思想方法改變的結果。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恐怕與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形態的變化有關。在機器大工業時代,典型的生產模式是“福特製”,工人淪為生產流水線及機器的附庸,從事的大多為簡單的體力勞動,並不需要主動性和創造性。管理這樣的工人,管理者很難想到“人的因素”。隨著西方發達國家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原有的勞動方式日益為自動化生產線所取代,員工不斷地被解放出來,越來越多地從事服務性工作和創造性腦力勞動。創新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服務成為企業提供的主要產品。而不斷的創新、良好的服務均以員工的積極主動為前提。所以,對人的管理自然成為管理的重點。
可以想象,隨著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的因素將越來越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