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先生,”他堆起笑容對蘇武道,“降了吧,像我一樣,封王封地,雖身在大漠,仍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你若死在匈奴,葬身荒原,關山萬里,漢天子又如何知道你的一片忠心呢?”
蘇武輕蔑地:“你身為漢使,卻投降匈奴,我羞與你這樣無德無義的小人說話。”
蘇武寧死不失氣節的精神震動了單于的心,他決心要降服這個不屈的漢朝臣子。
蘇武被投進了地窖,沒有食物,沒有棉裘,只有北國荒原漫天的風沙和飛雪。他睡在冰冷陰潮的地下,渴了吃被風吹進來的雪,餓極了就嚼吞氈毛。
蘇武沒有死,更沒有屈服。單于震怒了,將蘇武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去牧羊,他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漢朝去!”
北海荒無人煙,奇冷無比。單于不給糧食,蘇武就掘野鼠洞裡的草籽充飢。無人與他作伴,他就與羊兒對語。他所不能忘懷的是武帝授予他的旌節,日夜握著它,艱難地捱度著漫長的歲月。
公羊生不出小羊,單于等的是蘇武的投降,但是直到他死也沒有等來這個訊息。
漢武帝曾多次征伐匈奴,要救回蘇武,但都沒有結果,直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匈奴分裂,幾經交涉,蘇武才握著旌節回到闊別十九年的漢朝都城長安。
旌節早已禿了,但漢朝使者的精神依在。
漢昭帝下令為蘇武備下祭品。蘇武執旌節到先帝廟祭拜漢武帝靈位,將旌節鄭重地交到漢武帝靈前。
蘇武牧羊,守節十九載,傳承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永守節操的美德,成為我國最為流傳的民間故事之一。
程門立雪
北宋,洛陽。
大哲學家程顥、程頤兄弟創立的理學真是個令讀書人痴迷的學問,他們的學生楊時和遊酢(zuo)為了一個問題竟從清晨爭論到午時。由於沒有結果,胸臆不暢,情緒也無法平靜,只好去求教老師程頤了。
匆匆地趕路,誰也沒想到進餐,甚至沒有想到這正是洛陽城炊煙滿空的時候,老師也要吃午飯。
性情中的楊時其實已是四十歲的人了,他從小好學,經十年寒窗中了進士,做了官,卻又悔恨作官不能研修學問,竟然辭官跑到洛陽城拜程顥為師,求教理學。程顥過世,他又拜程頤為師,繼續學業。他立志不學到理學真諦,誓不作休。
趕到程頤家時,楊時和遊酢才覺察到自己行為的莽撞。他們踮著腳到窗下窺探屋中老師的動靜。
程頤早用過了午飯,此時已恬適地斜倚在椅背上睡著了。
“怎麼辦?”遊酢悄聲地問。
“還能回去嗎?”
“我們的爭論還要老師評判,怎麼能回去。”
“那就不要打擾老師休息,在門前等老師醒來。”
他們垂肩肅立在門前。
陰雲堆上來了,朔風吹起來了,霎時間洛陽城下起了鵝毛大雪。
雪花落在程頤門前兩個學子的身上,白了他們的頭髮,白了他們的眉毛,白了他們的衣衫。程頤門前分明多了兩個雪塑的人。可他們的眼睛在動,或怒或喜,或急或靜。他們在用眼睛繼續著上午的爭論。
門終於開了。程頤被眼前的兩個雪人驚住。
“你們……你們怎麼站在雪裡?”
兩個雪人露出笑黶,向程頤恭敬地作揖。
“你們……你們快進來。”
兩個雪人躬身進了屋,門外留下了兩雙一尺深的雪窩。
“你們……你們……”
程頤沒再說下去,望著深深的雪窩笑了。
尊師是做學生的美德,有這種美德的學生一定會成長為令人尊重的人。楊時“程門立雪”最終學到理學真諦,成為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黃香扇枕溫席
湖北江夏的夏夜依舊像白日一樣悶熱,沒有風,池塘陣陣的蛙鳴,加上揮之不去的蚊子,令人心躁不寧。
可黃香的父親卻睡得很香,不是因為勞累,而是入睡前黃香便來到床榻邊,用扇子扇父親的床蓆和枕頭,扇不斷飛來的蚊子,直到席和枕頭涼了,蚊子沒了,才收起扇子,放下蚊帳,請父親入睡。肌膚的舒暢伴著兒子孝心帶來的精神的歡愉,做父親的怎能睡得不香呢?
孝敬父親的黃香其實才九歲,九歲的黃香已經歷了人生的大悲大難。母親在他幼小時便羸弱多病,黃香漸大,母親漸衰,不知從何時起瘦小的黃香擔起了照料母親的責任。這種責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