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為周平王。
因鎬京已遭戰爭破壞,而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佔,周平王恐鎬京難保,於公元前770年在秦護送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在鄭、晉輔助下立國,史稱東周。
為求美人一笑便“烽火戲諸侯”,這類不理智的沉溺,對平民,不過是人生的一出幼稚。待把欄杆拍遍,春夢也就醒了。
還是照樣熱熱鬧鬧的過下去。
對帝王,則是致命的喪失,又如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其人其史和後來五代南唐後主李煜頗相似。
同為一個小朝廷的末代皇帝,在政治上殊無建樹,一段詩詞卻寫得燦爛。
陳叔寶“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既屬邦國殄瘁,不知稼穡艱難。”
陳文帝天嘉三年(562年),陳叔寶九歲,他被立為安成王世子,正式過起了優裕的生活。太建十四年陳宣帝死,陳叔寶登上龍位。
到此為止,陳叔寶成為不同凡響的男人——皇帝。
陳叔寶的皇帝做得毫無新意,他恃長江天險,迫不及待開始遊戲人生。
彼時陳代已衰微,長江上游的四川和中游今湖北省的大部土地早已落入北周及後來隋朝的手中,北朝的隋文帝楊堅正大舉任賢納諫,減輕賦稅,整飭軍備,隨時準備探囊取江南富饒之地,陳代滅亡之勢已成。
而陳叔寶,“因削弱之餘,鍾滅亡之運,刑政不樹,加以荒淫”(《南史?陳本紀》)。
這位亡國之君,日日纏著妙人兒貴妃飲酒作樂,荒廢朝政,義無反顧地加速了覆國程序。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浪漫帝王的愛是一種喪失(3)
貴妃張麗華,是陳後主叔寶堅持到死的熱愛。
Miss張出身寒門,其父兄以編草蓆為生。張貴妃麗華自幼入宮,充當太子宮龔良娣的侄女。
因其貌美聰慧,更兼七尺秀髮如雲,令人顛倒,被陳後主收為貴妃,生皇太子陳深。
張小姐工心計,善討男人歡心,很得陳後主的賞識,寵傾後宮,一時無二。
帝王與貴妃情好日密,陳後主常置張貴妃於膝上,共商國事,曼妙旖旎之情被廣為傳頌。
公元584年(孫後主至德二年),陳後主於光照殿前築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高數丈,亙連宮室數十間,閣中所有窗框門檻皆用名貴沉檀香木製成。
風過香漫七里,這三閣是自東晉以來還不曾有過的豪華五星級建築。
自此之後,陳後主與張、龔、孔貴妃分居三閣。
晨曦中美人當窗理雲鬢,帝王親手貼花黃,情愛如花,人生如夢。
禎明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先滅掉了梁國。
不久發兵五十一萬,以楊廣為統帥,準備渡江伐陳。
當此關頭,陳後主既不勵兵,也不秣馬,他正處在創作的緊要關頭,終於在隋軍兵臨城下的那一刻,他寫出了傳世之作《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叔寶沉醉了,他急忙挑選宮女千人習而歌之。
這美妙的靡靡之音生逢其時成了陳朝亡國之音,併為後世用作亡國的隱喻。
唐朝詩人杜牧《泊秦淮》詩便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句。
公元588年(孫後主楨明2年),隋兵南下攻打建康,前線馳書告急,陳後主忙著牛飲,竟把告急書封放在張麗華床頭,忘記啟封。
清朝詩人宗元鼎《吳音曲》詩詠此事:“壁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斷曲河中,麗華漆上能多記,偏忘床頭告急封。”
初春,鎖長江季節,乘著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隋朝的大軍一舉突破了陳朝的長江防線,直搗陳朝王庭。
陳後主淚流滿面,之後眉頭一皺:“鋒刃之下,朕自有妙計。”
陳叔寶的妙計是那口後來被稱作“胭脂”的枯井。
要命的當口,他攜了張麗華、孔貴妃逃入景陽殿前的古井。
最終山人的妙計破滅了,隋軍發現,三人同成為俘虜。
隋軍元帥高熲見色怒之:“昔太公滅紂,嘗蒙面斬妲己,此等妖妃,豈可留得?”即斬張麗華於青溪。
伊人魂散時年僅30歲,陳後主俯首稱臣。
隨著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的滅亡,分裂了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