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相,終於實現了自己卿相的人生目標。吳起大刀闊斧,力主改革,裁撤冗員,緊縮財政,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實現了富國強兵。
然而,吳起的靠山楚悼王不久就駕崩了,在吳起改革中利益受損的宗室大臣乘機作亂,吳起眼見在劫難逃,遂伏在楚悼王遺體上放聲痛哭,箭矢如雨,紛紛射來,硬是將吳起弄成了個刺蝟,吳起身下的楚王也變成了另外一隻刺蝟。滿足的笑意浮現在射箭者的臉上,只是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新任楚王就下令,將因射吳起而將箭矢射中悼王遺體的人全家誅滅,七十餘家為此走上了不歸路。只是他們直到上了斷頭臺還沒能明白過來,那是吳起最後一次設局,為自己的敵人設局,與敵人同歸於盡。吳起伏在楚悼王的遺體上,從而將自己和楚悼王巧妙地合為一體,楚悼王的遺體成了吳起報復敵人的偉大道具。偉大的吳起怎麼會那麼輕易地死去呢?一個連妻子都可以殺掉的丈夫,一個不為亡母奔喪的兒子,怎麼會如同他的敵人設想的那麼輕易地倒下?
【個性點評】
儘管是以殺人始,以被殺終,軍事家吳起的命運似乎並不能讓人過目不忘。但有一件事徹底體現了吳起的個性,那就是他的“殺妻求將”。在黯淡的歷史深處,吳起顯得光彩照人。他的光彩之處不在於殺妻,而在於他對卿相之位的極端渴求,而這種渴求又是那麼純粹。在吳起的後半生,我們沒有發現他的腐敗,他的變質。與他相比,此前此後的男人都顯得齷齪不堪,因為那些男人個人奮鬥的目的,無非是求個封妻廕子,榮華富貴。只有吳起是為當官而當官,為奮鬥而奮鬥,因此,這是一個純粹的人,是一個有個性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
伍子胥:用空洞的雙眼,目擊你的死亡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他的父親伍奢是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少傅費無忌在楚平王面前進太子的讒言,伍奢挺身而出,為並無罪過的太子辯護。楚平王大怒,囚禁伍奢做人質,讓他把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招來,想一併殺害。伍尚應召而來,和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伍員不甘引頸受戮,開始了逃亡的漫漫長途。
伍子胥先投奔已經逃到宋國的太子,又和太子一起逃亡到鄭國,太子被鄭國誅殺,伍子胥繼續向吳國逃亡。在吳楚邊境,伍子胥被楚兵追趕到江邊,江上有一漁父渡伍子胥過江。伍子胥解下價值百金的佩劍,感謝漁父的救命之恩,哪知漁父不屑一顧,說:“楚國懸賞,抓到伍子胥的人,賜粟五萬石,封爵。我連這都看不上,哪裡會要你僅僅價值百金的佩劍!”伍子胥最終逃亡到吳國,歸附了吳王僚。
吳楚交兵,伍子胥極力勸說吳王僚攻打楚國,公子光卻說:“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國殺了,伍子胥只不過是想報私仇,而不是真的為吳國著想,不能聽信他的話。”伍子胥因此知道公子光有異志,就進獻了一個著名的刺客專諸給公子光。公子光趁吳王僚出兵伐楚,國內空虛的時候,宴請吳王僚。席間公子光藉故離席,專諸把匕首藏在魚腹中,端到吳王僚面前,刺死了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左右殺死。公子光趁機派伏兵殺盡吳王僚的隨從,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
此時,楚平王已死,楚昭王即位。伍子胥率吳兵攻入楚國都城。伍子胥挖開楚平王的墓,把他的屍體翻出來,連續鞭打了三百下,這就是著名的“鞭屍”的來歷。
伍子胥報了殺父兄之仇,了卻了一生中最大的心願,之後就一心一意地輔佐吳王闔閭,吳國的國力逐漸壯大起來,雄霸一方。
其後吳越爭霸,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伐越,闔廬被越軍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囑兒子夫差不要忘了父仇。三年後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攜妻赴吳國為人質。大臣文種和范蠡設計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願意舉整個越國做吳國的附屬國。伍子胥進諫說:“勾踐這個人能夠忍辱負重,如果現在不殺了他,大王您日後肯定會後悔的。”吳王夫差不聽,而是同意了伯嚭的建議,和越國議和。
五年後,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後,群臣爭權奪利,新立的國君又很羸弱,於是起兵伐齊,想一舉把吳國的勢力擴張到中原。伍子胥可沒忘了勾踐這個心腹大患,進諫說:“聽說勾踐臥薪嚐膽,食不重味,到處籠絡人心,肯定是想大有作為。此人不死,將來肯定是大王您的勁敵。大王您不先滅越國,反而跑那麼遠去攻打齊國,這不是捨本逐末嗎!”吳王不聽,伐齊,結果打了一個大勝仗。回來後夫差更加驕傲,也更加疏遠了伍子胥。
伯嚭這個奸賊因為和伍子胥有嫌隙,就在夫差面前構陷伍子胥,說伍子胥把他的兒子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