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我容身之所。”衛鞅說完,便在公叔痤的目前虔誠俯首,願老師能原諒自己的失信行為。應玉道:“先生趁著夜色快趕到西門去,我們明日三更天會和,到時候會給先生安排一輛軺車。”
阿三和桑梓此刻也趕了過來,兩人皆是氣喘吁吁。阿三見狀,驚訝地說道:“這夥人,你們都給殺了?”應玉答道:“他們放火燒了茅屋,企圖害死衛鞅先生。”阿三道:“適才這夥黑衣人出城門的時候我就覺得不太對勁,非奸即盜!沒成想他們繞了這麼大個圈子,害得我們幾次跟丟。”
緋騎此刻挺身而出:“不如就由我來護送先生去西門吧!”桑梓說道:“多個人多分力道,也算上我和三哥。”阿三點點頭:“諸位稍等片刻,我們這就去‘借’幾匹馬來。”景監道:“如此甚好,大家分工明確,我們先護送雪歌姑娘回洞香春,然後幫你們弄輛軺車來。大家三更天回合。”
剛踏入洞香春,本想偷偷溜進去的,卻發現梅姑已經守候多時了:“衛雪歌!你剛才到什麼地方去了?”雪歌坦誠相告:“梅姑,我大哥明天三更就要離開了。”梅姑被雪歌突然一下,弄得一頭霧水,雪歌將之前的經歷全盤托出,梅姑不禁驚歎,道:“我和衛鞅也算是舊相識了,他既然要離開,我自當為他送行。”
第十四章 子車後裔
景監書寫的新一批竹簡,如今已陸續傳至櫟陽。由於採用了三發一至的方式,因此拼接起來較為困難。好在嬴渠梁長年在軍中,傳遞密報文書的經驗十分豐富,對於言語順序的掌握還是十拿九穩的。這一批的竹簡內容十分簡單,但其中蘊含的資訊量卻是極大的。
“趙國欲聯合隴西三十六族背後生事,多方考證,此言或非虛,皆因魏國廟堂亂象而擱置,望君上早作打算。”
短短的數十個字,給嬴渠梁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隴西草原諸部一向是秦國的背後之患,雖經歷了先祖穆公時期的稱霸西戎,戎狄部族的實力大為削弱,但其憑藉著來去如風的草原騎兵,以及全民皆兵的號召力,給秦國造成了不少的麻煩。歷代先君無不為此事而頭疼,嬴渠梁又何嘗不想集中優勢兵力對其來一次突襲,至少也可確保數年之內背後無憂。
但是目前的秦國能嗎?雖說六國分秦的計劃被擱置在了一旁,但那很大程度上都是景監等人遊說六國的功勞,若是那魏王突然間心血來潮,又打算對秦用兵,秦國可有充足的兵員?更何況,求賢令已向山東六國發出,若此刻用兵,秦國豈不成了危邦?又有幾個士子敢來?即使有實力、有底氣對戎狄用兵,可又得派出多少兵馬呢?隴西三十六族聯合起來,輕輕鬆鬆便可拉出五六萬騎兵。
嬴渠梁本想去問問自己的大哥,他身為秦國上將軍,總是不知彼,那也是知己的吧?但轉念一想,嬴渠梁立刻放棄了這個可笑的念頭,大哥平時雖一副寬厚的樣子,卻是個生性暴躁之徒,這種事情若是鬧到他那兒去,還想不出兵?嬴渠梁頂著極大的壓力,恨不得也像個莽夫一般,把這書房翻得個底朝天,但他畢竟還是個有些修養的人,忽然間!他想到了一個人,一個最可靠的人。
章嶠,公父在位時期的一員良將,不同於其他血性偏激的秦軍將領,章嶠一向用兵謹慎、心思細密。八年前的石門大捷,這是這位老將軍擔任主將,斬首魏軍六萬,使得魏國朝野震動,天子致伯,送來祭肉、戰袍。只可惜,巔峰之戰也成了收筆一戰,老將軍在戰後便一病不起,雖無甚大礙,卻也從此離開了軍旅,不再過問朝事。
嬴渠梁隻身一人親自登臨章嶠府邸,這座府邸顯得十分破落,一片灰濛濛的樣子,依稀可見的蜘蛛網,無不讓嬴渠梁觸目驚心。“晚生嬴渠梁,拜見老將軍!”守門人雖不曾見過這位新君,但也經常在詔書的末處聽聞嬴渠梁三字,趕忙去知會章嶠。不消片刻,守門人便緩緩地開啟了大門,恭敬道:“君上請進!”
跟著守門人進入了一處後院,卻見章嶠正在如同文士般練劍,足見老當益壯。嬴渠梁拱手道:“嬴渠梁見過老將軍。”章嶠收起了長劍,笑道:“老夫這些年來閒雲野鶴,還望君上莫要怪罪。”嬴渠梁開門見山:“晚生今日有要事請教老將軍。”嬴渠梁遂將景監傳來的竹簡,以及自己心中所想,一應俱全說給了章嶠聽。
章嶠沉思片刻,道:“老臣倒覺得,此仗必打!秦國若要有所作為,怎能有背後這顆釘子?不論訊息是真是假,戎狄一日不定,秦國便休想太平。君上不必過於擔心六國聯軍,除了魏國,其他五國皆是擺設,他們寄希望於隴西三十六族起事,本就是想坐收漁利。君上若能先發制人,擺平戎狄,只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