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王殿下決定恢復與秦國的商貿往來,還派遣了使節前往貴國國都。”一聽聞女王二字,車英頓時……但即刻恢復了鎮靜。車英從小便是在隴西長大的,他也知道在隴西更西的地方有個月氏國,控弦之士二十萬,便是隴西三十六部加在一起也不過這月氏國一半強大,於是便下馬道:“貴國王上此舉利於兩國往來,本將定親自護送諸位前往櫟陽。”
與車英接連的捷報相反,景監此刻卻收到了壞訊息。原來,當初離開安邑的時候,景監也不放心衛鞅他們獨自前行,便暗中派了幾個人跟在後面保護。不想緋騎過於自信,結果帶錯了路,偏離了官道,走到荒郊野外去了。等到那些密探們來到的時候,正好發現一群野狼和地上的屍骨,本來他們也不信衛鞅死了,但是方圓幾十裡找下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才認定衛鞅凶多吉少。而當他們剛趕上車隊時,景監卻已經先行一步返回櫟陽了,無奈只好又晚了一步。
景監本來也不相信的:“我不信!我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這才幾具白骨,你們便認定衛鞅死了,這也太任性了吧?”但還沒過稍許片刻,卻又如同變了個人似的,起身大吼:“衛鞅,你……你騙我!你若真是經世大才,又怎可能是個路痴?衛鞅!你定是嫌棄秦國窮弱不肯來了,是也不是?”那些手下見景監突然如此瘋態,無不是同他們的小夥伴一起震驚了。
原來,景監也曾在竹簡中提起過衛鞅,雖然可能君上沒有引起重視,但畢竟是自己舉薦的人,若是就這麼沒了,成何體統?景監有火沒處使,吼道:“且先不管那衛鞅了!你們再去探,最近可有入秦的山東士子?”
第二十五章 路見不平
吉人自有天相,殊不知衛鞅一行人此時終於進入函谷關了。關內關外的地形可謂是大相徑庭,關外懸崖峭壁,關內山巒起伏,就如同是上天賜予秦國的天然屏障一般。衛鞅以前或是聽說崤函天險,但今日一見,方才是令其大開眼界!
“沒成想,這秦國的關中之地竟是一片難得的沃土,真是天賜之地啊!”
照理說,衛鞅一行人大可以徑直向櫟陽前進,這樣不消一天工夫便可抵達。但衛鞅並沒有那麼做,他選擇了細細地觀察,檢視秦地的風土人情。一路過來,阿三就跟見著了寶似的,不禁感慨秦國的肥沃。
衛鞅緩緩道:“四塞之地,千里沃野,又有渭河之水奔流不息,本當是人間天府,眼下卻是一片荒蕪。”聽聞衛鞅之言,阿三陷入了沉思,自從入函谷關以來,一路上便是未經開發的景象,照理說秦也是大國,怎會如此這般荒蠻原始?當真窮弱也!衛鞅卻想到了另一面:若衛鞅能執掌秦國,必使十年之內將這土地荒蕪之邦變為米粟成堆、牛羊遍野的樂土。
“呀!”阿三不知怎的,喊了一句,“都到秦國地界了,緋騎還沒找到,這可如何是好?”
衛鞅不語,桑梓驚訝地看著他。衛鞅緩了會兒道:“緋騎兄弟只怕是凶多吉少,還是節哀吧。”阿三瞪了他一眼,心中無不充滿了鄙視:我就知道你衛鞅往西走就是想來秦國當官的,根本沒把緋騎放在眼裡,我怎就糊塗信了你的話?但如今已是騎虎難下,總不可能再原路返回吧?緋騎兄,珍重啊!
“三位可是由山東入秦計程車子?”一些身著黑衣,看似非民非吏的人將他們攔了下來,在他們的身後是幾輛輕便而又陳舊的軺車。衛鞅很快便猜出了他們的來路:“有勞秦國國府了!不過我們也有良駒,想必比這軺車還是能快上些的。”帶頭的黑衣人抱拳道:“幾位先生既然不想排場,我們也不強求,還望各位一路順利。”
正當整個秦國上上下下都處於忙碌狀態時,李小白卻幾乎成了唯一的閒人。看了求賢令,李小白心裡也癢癢的,就算沒有出將入相的能耐,也不能閒在家裡當疲民呀!於是乎,憑著少年人特有的愣頭青勁兒,李小白在下大夫府上找了份書吏的活兒。“你小子,還真去當書吏啦!”隔壁王大哥把他好一通嘲笑。
作為下大夫府的書吏,本來活就不如那些中大夫、甚至上大夫家的多。前些天被叫去參與招賢館佈置一事,那些重活累活自然會有苦力來做,再加上招賢館本就是在一座府庫的基礎上改造而成,工程量極小,昨天便迅速竣工了。
李小白閒來無事,只好到街上去逛逛,其實他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若說安邑的大街算得上小商品批發集散中心的話,櫟陽的街道便只能說是一群小販的集合地了。至少李小白和這想的差不多,一路上多的便是隴西的皮貨,而中原各國的商品全都成了稀罕貨,有何看頭?純粹就是出來打發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