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條文,先君新政與之相比,實在是相去甚遠。甚至可以說,僅僅只是其中的兩三成皮毛,就連楚國吳起半吊子的變法都比不上,如此不徹底改革,真能有多大見效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嬴渠梁是不信了,只好敷衍道:“中大夫所言甚是,本公或操之過急了。”
車英收了君命,嬴渠梁賜給他符節、金印、佩劍,並去領了三千輕騎,便浩浩蕩蕩地向隴西出發了。一路上,騎士們顯得格外輕鬆,這倒也怪不得他們,畢竟是去手下敗將的地盤,又有什麼好畏首畏尾的?但車英斷然不敢這麼想,他知道這件事情一定要妥善處理,既不可訴諸武力,更不能鎩羽而歸。
差不多到了隴西諸部的地界,車英下令,全軍分為三撥。前軍五百人,跟著車英繼續前行;中軍兩千人緊隨其後;後軍五百人以防不測。
大馱部在這十二部中算得上是矮子裡拔高了,因此其餘十一部的頭領都帶著各自的人馬到大馱部集中。大馱族長見車英僅率五百騎前來,便笑眯眯地認定了這件事情妥妥的,應該不會出什麼變數。車英一個個地拜過了那些族長,還行了隴西胡人的禮節,更是讓那些族長心滿意足。
大馱族長笑道:“特使客氣了。咱們隴西各族本就隸屬於秦國,幾百年下來,更是有不少秦人和戎人融合。只是某些族群不識好歹,非要行事乖張,咱們自是不能同他們同流合汙。”此言一出,剩下的十一族族長几乎全都附議,表示贊同。車英拿出那張羊皮紙,親自遞交給大馱族長道:“族長請過目,諸位的聯名上書,君上和國府已經蓋下大印。”
正當車英同十二族族長愉快的交談時,場外果然出了事情。幾乎各部都有人不願意歸附,而率眾騎馬跑了,卻不料沒走出幾里遠,就看見清一色黑衣黑甲的秦國輕騎早就嚴陣以待。不需扯那襄公、穆公,單單是經過上次的戰役,他們便明白了秦軍的強悍,再加上他們大多都是散兵遊勇,沒能擰成一股繩,更不敢發生正面衝突。
車英早就下令,為了保證和平解決,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動用武力,因此那些騎士們倒也是客客氣氣地將他們轟了回去。還有些戎人見前一批秦軍剛走,便以為是鑽到了空子,沒成想車英還有後招,便是那五百人的後軍,哪裡不對點哪裡,so ;easy。兩千五百名騎士幾乎將大馱族四周要道包圍得水洩不通。
“將軍!”一名士官突然闖進了大帳,車英向族長們揮手示意。士官道:“將軍,各部都出現逃散事件,不過都被攔了下來。”一聽到這話,十二族族長們便開始嘰嘰喳喳了起來。有些人是真的驚訝,有些則是在裝腔作勢了,他們自己還會不知道自己族裡是怎麼個事?
族長們連同車英一併來到大帳外,卻見有不少人三五成群的在草地上來回遊蕩、滿臉尷尬,旁邊則有秦國騎士看著。車英道:“還請諸位族長清點一下族內的勇士,讓他們都出來列陣。”族長們只得照著做,不一會兒,上萬名戎狄勇士便聚集了起來。遲則生變,車英趕緊下令他們五十人為一個方陣,拉開間隔站列,然後又讓各族族長們依次一個一個下去點人數。點完人數,車英又不斷地讓他們變陣,總之就是不能閒著,也不能給他們商量的時間。族長都看得一頭霧水。
就算是這樣,還有些愣頭青的,居然集體掏出彎刀、短刀來,準備玩個魚死網破,卻被周圍幾個方陣的人給擋住了去路,行動速度大為降緩。該族的族長沒辦法,只好下令其他人前去制止。正在這時,佈置在外圍的兩千五百輕騎也全數趕了過來,團團圍住。族長們這才明白車英的後招。
又有幾股亡命徒準備暴起,車英這回可沒讓族長們出馬了,而是下令所有秦軍騎兵進行分割,然後拔出寶劍。車英那威風凜凜的樣子,讓戎人耳朵裡自動播放起一句畫外音:大秦西亞!不少戎人見到車英的氣場,和他們的小夥伴一起驚呆了,殊不知他們早就逃不出去了。
車英親眼觀看了那些族長們處置企圖叛逃的族人,抓的抓、管的管,毫不客氣。各族族長又挑選出了幾十名代表,跟著車英返回櫟陽覆命,車英見局勢已定,便以秦國國府的名義向各位族長問候道別。正當車英打算率軍班師之時,一支商隊卻攔住了他們。車英也知道他們沒什麼惡意,便面對面地交談了起來。這支商隊不同於胡人的馬隊,除了幾匹高頭大馬之外,更多的便是駱駝了,背上裝滿了貨物。且人數眾多,約摸有一百來人,其中還有不少是帶著兵器的護衛,看樣子必有土豪。一位與其他人長相皆不相同的戎人翻譯站了出來,道:“將軍,我們是月氏國的商隊。聽聞貴國一舉肅清了義渠等部的叛亂,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