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這話很值得家長們反思!
父母應該設法讓孩子懂得:誘惑無處不在,慾望隨時會產生,但是,世界不是以他為中心,因此,必須學會等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
家教故事
一天,媽媽正在廚房蒸雞蛋羹,英子聞見香味跑了進來。
“媽媽,我要吃蛋羹。”
“蛋羹還沒有蒸好,再等5分鐘吧。”
“我不要等,我現在就要吃。”3歲的女兒不答應
“英子,蛋羹沒有蒸好怎麼能吃呢?你如果餓了,就先去吃塊麵包吧。”
“不,不,我就要吃蛋羹。”
媽媽瞭解女兒的心理,知道她自控能力差,難以抵制外在的誘惑和內在的慾望。為了讓她明白什麼是等待,媽媽把她帶出了廚房,不再理她了。
過了5分鐘,女兒又跑了過來,焦急地對媽媽說:“5分鐘到了,我要吃蛋羹。”
這時蛋羹的確已經蒸好了,但為了使女兒有耐心,媽媽並沒有立刻給她,而是讓她再安靜地等一會兒。
“再等一等,蛋羹雖然蒸好了,但它現在很燙,你吃不了。”
“不,我不怕燙,我現在就要吃。”英子哭鬧起來。
“英子,你要學會‘等一等’,如果再這樣糾纏,我就不給你吃了。”
女兒生氣了,一下子衝出廚房,跑到自己房間裡哭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蒸好的蛋羹放在了餐桌上,對女兒說:“哇,蛋羹好香呀,現在可以吃了。”
看見女兒沒有反應,媽媽知道她還在生氣,也並不理會,繼續做其他的事。就在此時,英子悄悄地從房間裡走了出來,到餐桌前吃起了蛋羹。
英子的媽媽利用“等一等”的方法,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
培養孩子的耐性
生命中總是不時會有這樣那樣的麻煩,讓我們想轉身逃跑,變得不耐煩。對自己脾氣注意收斂的人,和對自己脾氣放任不管的人,他們得到的幸福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個被自己壞脾氣控制的人,總是因之而煩惱,也不會受人歡迎。培養孩子的自我剋制能力,培養他的理性思考和判斷能力,是孩子今後能夠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父母要在平時的教育中,讓孩子學會容忍和剋制,讓脾氣服從於理性的判斷,避免養成尖酸刻薄、好挖苦人的習慣。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3)
為了培養孩子的耐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必要對孩子的要求“延遲”一下“滿足”。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完全要靠父母的幫助,餓了,渴了,他們往往急不可待地表達需求,這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嬰兒用大聲啼哭表達吃奶的要求,就很正常,因為此時孩子的表現是真實需要的反應。但是半歲之後,父母就應該可以跟孩子解釋:牛奶還在微波爐裡,等1分鐘就好。不要以為他們聽不懂,聽多了,他們會理解的。孩子哭,就讓他在那裡多哭幾分鐘,不用過於擔心。
當孩子漸漸長大後,尤其是當他們學會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後,父母就更應該有意識地製造一些機會,訓練孩子具有耐心,懂得等待,利用等待培養抵制誘惑和慾望的能力。例如:外出遊玩時教孩子遵守秩序,學會排隊等待;平時有意識地讓孩子裝配和修理一些日常用具;學做一些不太簡單的菜;動腦筋玩一些比較複雜的智力遊戲。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明白,許多事是急不來的,功夫到了才能“自然成”。可以說,等待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教會他某些知識和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方面的訓練。例如,在孩子被他人譏笑時,父母除了要告訴他怎麼做以外,還應該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生氣時,會臉色通紅,身體發緊,高度緊張,在動作、面部表情和體態上都有表現。父母首先要讓孩子認識這些標誌,然後透過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辦法,使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每次訓練時可以把全過程記錄下來,讓孩子看看自己當時的表現,這樣更有利強化他的情感控制能力。
一個培養耐性的小遊戲
勞倫斯?沙皮羅在《EQ之門: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中介紹的“取棍子”遊戲,是一種指導孩子進行自我控制的傳統訓練方法:
在遊戲中,一個叫邁克的孩子全神貫注,要把綠棍子下的紅棍取出來。因為太專心,手有些發抖了。他只有在不過半數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