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真對待,對孩子表示祝賀,並鼓勵繼續努力。父母甚至還可以搞個家庭活動,以表慶祝。
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話語權,而不要有想要操縱孩子的企圖,更不要期望孩子根據自己所要的去做。例如,有的父母假借傾聽之名,想要達到孩子用功學習的目的,結果孩子在感到威脅之餘,不僅不會領情,還會表現出防衛的姿態。因為,孩子會很快就察覺到父母操縱的企圖,認為父母想要改造他,即使父母不是直接的控制,仍然足以使孩子的獨立性受到威脅。
在與孩子交流時,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不要輕易打斷或否定孩子的話。當孩子為某些觀點與父母進行爭辯時,父母千萬不要顧及自己的面子,斥責孩子“頂嘴”,要給孩子充分的辯解機會。當孩子與他人爭吵時,如果沒有肢體的接觸,父母也不要立即去調解糾紛,可以在旁聆聽和觀察,看他說話是否合理,是否有條理。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處。
孩子有話語權,也有沉默的權力。當孩子不願意談他們的心事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不要強迫他立刻說出來,而應等他自己想說的時候再傾聽。父母不要用嘮叨去打擾孩子,在一段時間的沉默過後,孩子會主動把感覺說出來,父母不必操之過急。
孩子在遭遇到比較大的挫折時,有時會用哭泣的方式來宣洩情感。父母應允許孩子哭泣,切忌要求孩子停止,更不能用打罵等方式來威脅孩子,因為這樣做會使孩子把心中的悲傷積累起來,時間一長,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而當孩子盡情的哭泣後,情緒就會逐漸平靜下來。
不過,需要提醒父母們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表現悲傷的方式比較極端,如長時間煩躁不安,情緒出現異常,或者用過激的其他行為方式(如暴力)去發洩,那麼除了要盡力安撫孩子外,還應及時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小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在一個談話節目中設定了這樣一個情景,一架飛機滿載乘客,飛行途中沒油了,可飛機上只有一個降落傘,他問參與做節目的孩子,你看這傘給誰用?孩子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給我自己用”。
這時,臺下一片騷動,很多觀眾想:多麼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沒有急於下定義,而是蹲下來,耐心地問孩子:“為什麼呢?”
孩子滿臉淚水,清晰地說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後,回來救飛機上所有的人。”
這位主持人是一個善於傾聽者,由於他的細膩,讓大家聽到了一個幼小軀體裡高尚靈魂的獨白,也讓那些當初急於評定孩子的人感到慚愧。
第四章 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19)
22。 章魚心態:教育要避免鑽“死衚衕”
個性固執的孩子會讓父母頭疼。但如果父母能夠揚長避短,善於引導孩子,這種固執的個性就可以轉變為有主見,不隨波逐流。
章魚的悲哀
章魚是海洋裡最可怕的生物之一,因其力大無比,而且殘忍好鬥,又足智多謀,不少海洋動物都怕它,就是潛水員也要防它一手,有的大章魚甚至能將整艘船掀翻。
一隻章魚的體重可達到32千克,相當於一個小學女學生的重量。但是,章魚的身體卻是非常柔軟的,它柔軟到幾乎可以將自己塞進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因為它們沒有脊椎,甚至可以穿過一個銀幣大小的洞。章魚有愛鑽各種容器的嗜好,它們經常將自己的身體塞進海螺殼裡躲起來,等到魚蝦走近,就咬破它們的頭部,同時注入毒液,使其麻痺而死,然後美餐一頓。
章魚身體柔軟,且有鑽各種容器的嗜好,人們便常常用瓦罐、瓶子捕捉章魚。日本漁民每天早晨將各種形狀的陶罐拴在長繩子上沉入海底。過上幾個小時,漁民們將陶罐提上來時,章魚還極為固執,不肯從舒適的房舍中鑽出來。印度漁民使用的方法也類似,他們不用陶罐,而是用大海螺殼。他們將*百隻大海螺殼織成捕捉網,每天可捕到二三百條章魚。古巴漁民則用空螺殼來誘捕章魚。突尼西亞漁民更絕,把排水管扔到海底,也能捕捉到章魚。
是什麼囚禁了章魚呢?是那些瓶瓶罐罐嗎?瓶瓶罐罐不會主動捕捉,囚禁章魚的是它們自己。它們向著狹窄的地方越走,越遠,即便是一條死路,它們還是固執地往裡鑽,不肯回頭。結果是在海洋裡無往不勝的章魚,成了瓶瓶罐罐裡的囚徒,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也像章魚一樣,鑽牛角尖,那麼固執的結果只有像章魚那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