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目標已經明確,我的自信心爆棚,在心裡鼓勵自己:“咱是誰啊?學的就是戰略管理,研究的就是企業的宏觀問題,加上自己天生的表現欲,精心準備後不敢說一鳴驚人,起碼也要在志化這個老掉牙的國有企業裡大鬧出一番動靜來。”
第二天下午,我們準時來到會議室。只見會議室早已是人山人海,牆上掛著巨大而醒目的橫幅——志化集團公司青年員工座談會,主位一排空座兒留給了公司領導,各分子公司近一兩年內新進的大、中專畢業生濟濟一堂,卻大都為了避免離領導太近,擠滿了後排。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或興奮或惶恐或不羈或緊張,彷彿嫩綠的小蔥,平地而起,滿眼的青春與活力。
我忽然發現苗胖子竟然也端坐在主位對面的核心位置,且少有地穿了一身筆挺的西裝,頭髮梳得油光可鑑,顯得莊重而正式,在後排一堆新人的映襯下煞是扎眼。我挨著他坐了,打趣道:“苗大哥,你這閱歷豐滿的人也和我們這些竹葉青湊熱鬧啊?”
苗胖子咧開大嘴笑了,半真半假地說道:“我閱歷再豐滿,可在公司的資歷也是骨感,和你們一樣也是新人,要在志化公司領導的面命耳提下才能進步得更快啊。”
我心說,果然是個人精,不放過任何的機會展現自己,哪怕是和年輕人擠在一起,也絲毫不見其不適,這份機敏和心理素質當真叫人佩服。又想著他一介中年人,在這種青年人扎堆談話的會上,不知要說些什麼,不禁好奇心陡起。
花總和一干公司高層領導紛紛落座,會議正式開始。花總用低沉而緩慢的聲音朗聲說道:“各位志化公司的年輕職工們,今天我們坐在這裡,就是為了能和大家敞開心扉地面對面交流一次。過去的三年裡,公司實現了年均百分之五十以上飛速發展的可喜成績,同時,也暴露出了規模放大與內部人才體系支撐不匹配的矛盾。很多市場機會由於公司沒有相應的人才而白白地失去。可以說,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瓶頸。所以,公司下決心要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下大力氣。同時,我希望年輕人要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公司、對待未來,安心本職工作,積極學習和鑽研業務,公司一定會給你們提供廣闊的空間和機會。”
花總語氣緩了緩,笑著說:“今天來的年輕人居多,希望你們多給公司提寶貴的意見,不要有什麼顧慮。時間寶貴,我就不多說了。你們暢所欲言!”
為避免推諉的現象,發言沿著座次的順序開始。
總部人力資源部的員工範磊發言道:“花總,公司在飛速地發展,每年聽著公司業績增長的訊息我們都很興奮。但是,到底如何取得的這份成績,有哪些值得我們年輕人借鑑和學習的東西,這點希望公司能夠多加指導。”
花總面無表情,看不出喜怒。
輪到一個下屬分公司的年輕員工說話,他緊張地張了半天嘴,仍然沒有說出一個字來。花總儘量耐著性子,表現出寬容的長者風範,鼓勵他大膽說,最後卻仍不見該員工有任何起色。我心說,如果他是透過光明正大的招聘渠道來應聘的,試問這種表現哪個企業會接受呢?
簡短截說,各路猛將紛紛踴躍發言,倒也百花齊放。輪到我時,我按捺著激動的心情,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對志化公司整體業務發展的管理學swot模型分析材料,交到了每位領導手中,站在自己的座位前準備演講,心說,給你們看看老子的本事。
唐莉在桌子下拉拉我的衣角,意思是讓我坐下說話。我偏偏執著地保持站立,心說,呆板地坐著,肢體語言怎麼能夠有效地配合我的發言呢?
我不緊不慢地說道:“每個企業身處在市場中,都需要結合身處的內外環境所形成的機會、風險、優勢和劣勢四個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以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經營戰略。這張表格是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公司目前的一個基本分析。我們的外部機會是國家物流需求的帶動、物流發展政策的推動及鐵路政策的保護;外部挑戰則是海運及鐵路行業內強大貨代對手及其他非鐵路運輸方式的挑戰、鐵路運輸自身服務的先天不足以及客戶對物流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內部優勢是公司充裕的資金及強大的融資能力、早於市場一步的先發優勢;內部劣勢則是我們的產品體系及業務模式還有待於完善,”頓了頓,我將內部劣勢中“人才水平不高,發展瓶頸凸顯”的話語生生地嚥到了肚子裡,心說,花總開會可以這麼講,我就免了吧。
我抬頭看了看各位老總的反應,雖然沒有過於明顯的讚許神情,聽得倒也專注,便大著膽子接著道:“根據以上的分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