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1/4 頁)
變得深入人心,更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力量在裡面,彷彿所有的傳說都會有一日再度發生,就在身邊,令人毫無防範,卻在意料之中。
就在這樣的一種傳說氛圍中,案件便發生了,神秘,詭異,彷彿非常人所能解釋的,於是金田一破案的名聲便由這傳說變得更為神乎其神!
為了反襯金田一破案技藝高超而引進傳說這個要素,倒也沒有那個必要,最重要的是傳說將一部偵破劇變得更加具有懸疑色彩,風格更接近於恐怖或說是驚悚型別,比起普通的涉案劇,恐怖與驚悚無疑更具有誘惑力!
就拿第一部中的那個學校七個鬧鬼現象說起吧。
我們知道,日本人的恐怖片在國際上都赫赫有名,光是一部《午夜兇鈴》,就嚇到了國外,老美拿來重拍了一下,別看它技術等超人一等,拍起恐怖片卻連日本的徒弟都配不上。
在日本恐怖片中,校園鬼片是一大類,一群中學生,被鬼纏身,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去。最後發現,這鬼原來是曾經死去的某個學生的冤魂。其中關於詛咒一說用得極多。
在金田一破案的這一集中,七個詛咒將校園中的鬼魂的力量舉到了一個至高無尚的地位,於是,這一集便如恐怖片一樣扣人心絃。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關於藏寶船的傳說。
其實這類傳說西方可能更盛一些,大概就是一般裝滿了寶物的船隻,航行之中遇到了海盜,或風浪,或內部有人起了貪念,等等,總之是遭到了不幸,船沉了,或飄到了一個秘密所在,船上的人都死了,只有他們的冤魂還在寶物的旁邊,凡是有人接近寶物都會引來殺身之禍。
這裡雖然也有冤魂,但並不恐怖,而是流露出一種具有西方冒險風格的傳奇。金田一將這樣的元素加入到故事中,無疑故事便帶有傳奇的性質,只是由於場景的原因,此傳奇的視野不太開闊罷了。
一般來說,偵破片運用這些傳說都是眾多線索中的一個而已,但《金田一》則不一樣,可以說每一集中的傳說都貫穿了故事的始終,令人完全墜入這傳說中,被這傳說所左右,看不清案件的真實面目,當然只有金田一能超然於傳說之外。
金田一的故事編排很有意思,每一個案件中,幾乎用了五分之四的時間來不斷地強化那個傳說,從殺人手法到劇中人物,無不與傳說中的故事一模一樣,觀眾便隨著這傳說走了下去,實際上卻已經被導演引入了歧途,離開了案件的本身。
由於對傳說的關注,所以便忽略了案件本身的破綻。但編導們又將這些破綻巧妙地揉進了傳說之中,當然是惜墨如金,往往是一筆帶過。但就是這些一筆帶過的情節則恰恰被金田一這個高中生抓住了,一般到了故事結尾的那個五分之一時間內,金田一將這些蛛絲馬跡串聯起來,為觀眾演繹了在傳說之外的另一個版本,也就是案件真實面貌。
在觀看這部劇集之前,筆者身邊的許多朋友告之《金田一》的案件巧妙,破案技術十分地高超,但觀後則不以為然。我承認《金田一》的各段故事的確不錯,但絕沒到那種被奉為經典的地步。
相反,在故事的編排上,我倒是十分地欣賞這部劇集,編導強化傳說的同時,弱化了觀眾對案件本身的注意力,這樣必然會在破案時令觀眾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手法類似於痛點轉移一樣,真正的傷痛被一時的傷痛所掩蓋。
把傳說強勢地運用到案件之中,這應該是造成懸念緊張的一種手法,這樣講故事的方法當然會令觀眾記憶深刻的,即便因此忽略了案件本身,被錯誤引導也心安理得。
只是對於案件真相來說,對於觀眾的真正智慧來說,傳說反倒成了一種善意的罪行!
《動什麼,別動感情》:閒著也是閒著,動點感情玩唄
京腔京味京片子,由王朔劉震雲策劃的電視劇《動什麼,別動感情》告一段落了。這片子看得我挺樂呵,但想一想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劇中人樣子,那的確也夠累的。但話說回來了,現實中難道就不是這樣子的嗎?
據說,編劇趙趙在寫這個本子之初曾有一個觀念在裡面,那就是怎麼亂怎麼來,當然,這裡的亂就是感情上的亂。最初聽到這個資訊的時候,本人是不屑一頓,靠,又是一幫人轉著圈的愛,愛來愛去,最後剩下的就是愛誰誰了。不過,看過片子,感覺還真不是這樣。本劇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每一個人物的性格與命運,你好象都能在現實中找得出些許的影子來,正因為這些影子的現實存在,所以,亂也亂得理所應當了。這與其它那些愛的亂七八糟的偶像劇不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