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直到1282年脫脫蒙哥繼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
1302年,欽察汗國脫脫汗出兵協助元朝攻打察合臺后王篤哇、窩闊臺后王察八兒,篤哇、察八兒戰敗,歸順元朝。1308年,元武宗遣使冊封脫脫為寧肅王。
月即伯繼位欽察汗(1313…1341),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1336年,月即伯遣使請求領取分地歲賜以賑給軍站。1337年,元廷專設一總管府掌管朮赤后王平陽等處分地歲賜,每年按額髮給。
月即伯在位時,汗國達到極盛時期。遷都到別兒哥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格勒附近),與伊利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教在伏爾加河下游廣泛傳播,此後欽察汗都信奉###教,部分蒙古牧民也###化。
隨著勢力的增強,金帳汗國各萬戶幾乎逐漸演變成為獨立王國,形成與汗庭相抗衡的力量。14世紀中葉,汗國內部又出現了新的爭端,萬戶們互不協調,各自為政,汗庭權力日漸削弱,從1357至1381年間共更換了20個汗。14世紀末,金帳汗國呈現衰敗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爾逐漸從金帳汗國中分裂出去,金帳汗國同時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的侵襲。到15世紀時,金帳汗國已經分裂成為幾個獨立的小汗國。
喀桑汗國:領地建在卡馬河和伏爾加河匯合處,首都設在喀桑城。保加爾人是該汗國的主要居民,由朮赤後裔統治。
諾該帳汗國:領地在烏拉爾與伏爾加河之間,蒙古人是當地的主要居民。
克里木汗國:領地在克里木半島,該國是從金帳汗國分離出來的諸汗國中最強大的一個汗國。
西伯利亞汗國:領地在烏拉爾山以東,沿託波爾河一帶地區。蒙古人是當地的主要居民,從事牧業、農業和狩獵業。
阿斯特拉罕汗國:領地在伏爾加河下游,居民主要從事牧業,漁業和狩獵業次之。
大帳汗國:佔有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的吉什特…欽察地區。
金帳汗國的正統汗位由大帳汗國繼承,但他的實際地位同於其他汗國。1472年,阿合馬汗發動了與莫斯科公國的戰爭,戰爭以阿合馬的戰敗而告終。1480年,阿合馬再次出兵進攻莫斯科公國,強迫其納貢。由於阿合馬的同盟軍立陶宛大公未能如期出兵援助,致使阿合馬到烏格拉河後撤兵,回到伏爾加河下游時,被諾該帳汗國人殺死。蒙古人對羅斯公國的統治到此結束(統治時間長達240年)。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期,卡馬河沿岸和烏拉爾地區被羅斯公國佔領。16世紀50 年代,沙皇伊萬四世統治時期先後佔領了喀桑、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個汗國。金帳汗國領土全部併入羅斯公國領地。
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大決戰(1)
戰役背景:
1253年,義大利掌握有米蘭、熱那亞、威尼斯、托斯卡納等山南地區,部分山北省份如瑞士。還新佔部分北非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兩省,以及科西嘉、薩丁島和克里特島。主要經濟力量和軍事生產基地在米蘭、熱那亞、威尼斯、保加利亞。另一方,蒙古西征軍剛從土耳其手裡拿到君士坦丁堡,擁有俄羅斯、土耳其的領土。義大利試圖趁蒙古立足未穩之時主動進攻奪取君士坦丁堡,以堅固的要塞和海峽對抗蜂擁而來的“黃禍”。義大利以總督親征,試圖以二比一的兵力優勢迫使守軍撤走。但守軍憑藉要塞據死抵抗,戰爭進入圍城戰。第二年,蒙古迅速在前線集中了大批援兵。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的情況下,義大利總督決意拼死一戰,利用海運立刻調集了全義大利所有機動兵力。(另外義大利總督也想把君士坦丁堡拿下後作為主力生產基地和經濟支柱 。
雙方兵力:
義大利:39050人,組成為三支皇家禁衛騎士、五六支長槍騎兵,十支左右義大利輕步兵(特色長矛手),七八支俠義戰士、封建戰士,七八支熱那亞水手(特色輕弓兵),八支左右重弩箭兵、重灌大盾弩兵,以及由長矛手、護城民兵和農民組成的預備隊。有義大利總督和其二子統領,分為三個軍團。
蒙古:89***人,由蒙古重灌騎兵、草原騎兵、草原弓騎兵組成。大約有十個軍團。
戰役經過:
第一階段:由於中世紀——全面戰爭中“上帝”的安排,義大利方第一陣的陣列沒有射擊部隊。正面為大批草原弓騎兵所挑釁,總督無可奈何之下,命令全軍以橫線三列穩步向前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