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於是真實的局面自然就不容易接納。
好一些的做法是,先把痛苦放在一邊,先接受發生的事情,然後問自己怎麼辦?而痛苦常常會讓你往相反的方向使勁。因此,衝動下的離婚常常釀成悔恨!
我不太同意在動離婚這個念頭時先問:孩子怎麼辦?順序不是這樣排列的。只處理好你怎麼辦,孩子怎麼辦才更容易解決。孩子是要依賴你而長大的。如果你勉強維持了婚姻,但把怒氣轉而不自覺地發洩給孩子,那麼孩子究竟是受益還是受害呢?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雖然來自於人的無意識。所以,你料理好自己才有可能把真正的笑臉給孩子看。
所以,先冷靜下來,接受已經發生的。讓自己處於深呼吸狀態,平心靜氣地處理正在面臨的事。對任何人而言,這都是一種修煉,成長貫穿在其中!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八講 女人的責任就是相夫教子(1)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之中打拼著的女人們把單方的“相夫教子”變成了雙方共同的相互輔助,很多家庭,都形成了新的夫妻關係,夫妻在家庭中的角色分工從明晰細緻轉入模糊——養家是共同的,教子是共同的,買車購房是共同的。女人由低眉順眼到揚眉吐氣,在家庭中的表現是最顯著的。儘管中國傳統的賢妻良母目前依然被稱道,可是反傳統的相夫教子也越來越多地在柴米夫妻的生活中出現。這不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也是女人們重塑相夫教子的體現。
相夫教子,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涵蓋了夫妻之間真摯的愛,無微不至的體貼及善解人意的理解,是妻子與丈夫用辛勤的耕耘收穫的。
幸福的生活是每一對夫妻的願望,但幸福生活不是一個宣言,而是用有聲有色的情節串起來的一個個的日子。對於女人,這些日子因有個性的相夫教子而生動、而有趣、而值得回味。大家可以試想這樣的畫面,一個忙碌了一天的女人,能夠在晚餐後,坐在溫暖的燈光下,滿目含情的看著自己的丈夫教育子女。
那該是一個多麼溫馨、幸福的畫面呀。
第一講 中國女人的良德——相夫教子
中國女人在傳統中處於相夫教子的社會位置,男主外女主內,人們把教育子女的責任攤派在女人身上。古代如此,現今也不例外。安於相夫教子是中國女人的良德之一。
人的習性會隨外部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對於人的成長和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古代的先哲們往往會選擇最佳的環境來安置自己。孔子說過“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古語又有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可見環境論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
孟母三遷的故事,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好母親可以培養出好子女,同樣賢妻也有助於丈夫的成功。男人們往往會急功近利,貪得無厭,人都有好逸惡勞、好享受的心理,人的上進心往往也是別人誘導和社會催逼而產生的。男人的成功常有女人的功勞。
樂羊子之妻可謂中國賢妻的典範。故事如下: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汙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
樂羊子拾遺求利可能會形成類似守株待兔那樣不思進取的結果,樂羊子的久行懷思也可能使他形成沉溺女色喪失鬥志的習慣。樂羊子妻鼓勵樂羊子堅持不懈地學習,不貪小利,不貪戀溫柔,拿得起放得下,見識過人。
男人的志氣和抱負是要靠女人來培養和激勵的。賢妻良母對一個人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幫助。現代社會,男女都在求學,社會及家庭的責任不是要培養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培養一些勤勞樸實有責任心有志氣的人。人都有惰性,都會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嚴格的要求、好的激勵方式往往能使人成功。
現代男女的求學機會是相當的,相夫教子也不單只是女人的事,男人們也應該相妻教子。為人父母者不再溺愛,為人妻夫者不再沉溺,社會就能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氛圍,後代們也能形成鬥志昂揚的心志和一代勝於一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