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個人扛下本條照相館的大小事務。
幸好德兵衛收了一名不錯的徒弟,多少可以分擔一些工作。只是這個徒弟年紀太輕,德兵衛仍無法把重擔交給他。
這個徒弟名叫兵頭房太郎,原本是芝浦漁夫的兒子,芝浦一帶淪為戰區後沒多久,他就成了失去雙親的戰爭孤兒。
昭和二十一年冬,德兵衛在一次躲避空襲的時候,正巧遇到房太郎出外盜食,因此把房太郎帶回家。
剛開始的時候,房太郎不改放浪的習性,經常蹺家,直到半年之後他才穩定下來,幫忙德兵衛照料本條照相館。
房太郎是一位聰明伶俐的少年,對攝影師的工作也學得非常快,再加上戰爭爆發以來,德兵衛一直沒有收到直吉的訊息,所以他有一度想收房太郎為義子,當年房太郎二十三歲。
至於直吉所說的事情,是發生在昭和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下午四點的時候,當時有一位年輕女子推開上頭印著“本條照相館”金色字型的玻璃門,走了進來。
這家照相館在戰前的店面非常寬,後面還有一間裝置相當完善的攝影工作室。
可是現在,店面只有以前的一半寬,攝影工作室的規模也小了許多。德兵衛為了彌補這些缺憾,只好在店鋪四周準備一些類似結婚禮堂的背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顧客。
不過說穿了,這些仍跟直吉的個性有關,因為他沒有耐性,做任何事都做不長久,所以德兵衛才必須如此辛勞地為他的將來鋪路。
由於本條照相館擁有全東京最有名、歷史最悠久的暖簾,所以德兵衛便把這面引以為做的暖簾放在前面的櫥窗裡。
跟店鋪的寬度相比,這個櫥窗顯得太寬大了,德兵衛甚至刻意把這個櫥窗佈置得像一個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個年代的風俗史料展示會一樣。
這面櫥窗上有梳著二零三高地髮型、穿著紫色羽毛圖案長褲的明治女學生,也有大正末期梳著當時最流行的覆耳髮型的小姐。
此外,這裡也有坐在椅子上、佩帶軍力、留八字鬍的軍人;也有穿著晚禮服的明治貴婦人,甚至還有群眾慶祝日俄戰爭戰勝的提燈遊行照片,以及關東大地震的記錄照片……等,這些全是德兵衛祖孫三代的心血。
天生就有收藏癖的德兵衛,不僅把這些“心血結晶”依年代儲存在相簿裡,連照片的底片也依年代儲存下來,而且他還配合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