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本不能清楚看出衣服的花色,只能大約知道藏青色的衣襬上有用金線和銀線繡出牡丹和獅子的圖案。
(這麼豪華的衣服想必是借來的。)
金田一耕助不禁這麼想著。
照片中的新娘長得不錯,雖然頭上頂著厚重的假髮,還是無損她的美麗。不過,由於她臉上化著濃妝,金田一耕助幾乎看不出她臉上有什麼表情。
比較特別的是她的眼神,她似乎沒有看著鏡頭,只是越過鏡頭,看向遠方。那是一種有些恍惚、迷茫的眼神。
這個新娘年紀大約二十一、二歲,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蓋上,除了眼神之外,並沒有什麼奇怪之處。此外,她交叉放在膝蓋上的左手無名指上,戴了一隻主鑽周圍鑲著碎鑽的心型鑽戒。
新郎面向新娘,站在新娘的左側,身高約五尺八寸,體格非常壯碩,不過看不出他確實的年紀。
他身穿黑色圖案的錦緞長衣、長褲,右手拿著一把扇子。
由於他的肩膀寬厚,使得衣服的肩寬受得相當緊繃,兩隻結實的臂膀像是快要衝破袖口,濃密的胸毛也隱約可見,而露在袖口外手背上的汗毛更是出奇的茂盛。
除了這些外,新郎的臉讓人感覺十分詭異。
新郎那張原本應該顯得純真、乖巧的娃娃臉,此刻卻讓人覺得有些惡形惡狀,這大概是因為他把卷曲的長髮往後梳,而且留長的鬢髮前端與下巴的鬍子交雜在一起,整張臉像是長滿鬍子,看起來毛茸茸的。
即使在昭和五十年的今天也找不出幾個這樣的男人,更何況是在保守的昭和二十八年,這種裝扮肯定會被視為是異類。
新郎之所以蓄著長鬍子,或許不是因為他懶得整理,而是他自以為這樣比較瀟灑吧!
只是這麼一來,就和錦緞制的和服不太搭調。
金田一耕助又把視線移到新娘身上,不知為何,新娘茫然的眼神總給他一種奇異的感覺。而另一個引起他注意的東西,是吊在新郎與新娘之間的奇妙物體。
“這個是什麼東西?”
金田一耕助好奇地問。
“是夏天掛在屋前的風鈴……”
經本條直吉這麼一說,金田一耕助才恍然大悟。
(原來是風鈴啊!)
這串風鈴是以屋子形狀為主體造型,下面掛著一些橫切狀的東西。
一般廠商製造風鈴的時候,通常會在這些橫切物的前端再掛一個狹窄長方形的薄片,當風吹動這個薄片時,風鈴就會發出清脆的聲響。
可是,金田一耕助並沒有看見風鈴下有那個薄片。
“他們想把風鈴放在結婚照片裡?”
“是的,聽說這是新郎家的傳統?”
“這是你在照相館裡拍攝的照片,還是出外拍攝的?”
“金田一先生,我要說給你聽的正是這件事。”
奇特的顧客
近來照相的使用十分普遍,不論張三、還是李四,幾乎是人手一架照相機,就算自己沒有照相機,只要朋友有照相機,也會湊和拍幾張照片留念。
因此會特別去照相館拍照的人少之又少,甚至連照相館的數量也不比從前了。
高輪泉嶽寺旁邊的本條照相館,就是現存極少數的照相館之一。
或許由於高輪附近還有泉嶽寺的緣故,所以這裡除了本條照相館之外,另外還有兩間照相館。
但是不管怎麼說,本條照相館的確是一家老字號照相館。它在明治二十五年開業,所以昭和二十八年時,本條照相館還很以掛了六十幾年的暖簾為做。順利的話,直吉就是本條照相館的第四代的繼承人。
當然,這一帶在昭和二十年三月九日的大空襲時,也曾被戰火夷為平地,本條照相館因此化為烏有。
還好第三代繼承人——德兵衛早已把重要的器材、藥品撤離,所以本條照相館才能迅速在戰後重新開業。
由於本條照相館附近的土地大致都已整理好,附近仍有一些林立的店鋪,使得照相館的未來也變得明亮許多。
德兵衛之所以到現在還不敢把繼承傳給下一代,主要是跟他獨生子——直吉的個性有關。
昭和二十四年春天,直吉從西伯利亞戰場回來,當時他二十六歲。
今年他正好三十歲,雖然是一名技術很好的攝影師,卻不把技術用在自己的工作上,總是和一些從戰場上回來的奇怪朋友混在一起塊兒,不知在外面忙些什麼。
正因如此,德兵衛只好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