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裡帶著濃重的厭世與嘲諷。我聽他說了一會兒,看到他深陷於過去的悲苦和對未來的恐懼中,於是輕聲地問道:“卡爾,到底發生什麼事了?你內在最需要關注的是什麼?”他眼皮抬了一下,看了我一眼,好像有點訝異,但是馬上簡單清楚地說:“我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繼續描述那交纏身心的焦慮——思緒翻騰、冷汗直流、胸口突然緊縮等。“塔拉,這些感覺甩都甩不掉。每天晚上我總會驚醒,覺得百結纏身,現在大概連腸子都打結了。”聊了幾分鐘之後,他謝謝我的關心,“能大聲說出來,對我真的很有幫助。”
當我們感到迷失時,“列舉描述”或“察覺指出”是傳統正念修持中另一個可供運用的有力工具,就像卡爾所做的一般。在內心列舉描述當下的狀態,就像詢問一樣,能幫助我們以關心和溫柔的態度,認清穿流不絕的思緒和感受。例如在從前,若我在演講之前有焦慮和疏離感,我通常都會停歇一下,問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或者到底是什麼需要我的關注。我會在內心列舉描述自己察覺到的一切:“害怕、害怕、緊繃感、緊繃感。”
假使我注意到自己在擔心待會兒的演講會很乏味或徹底失敗,我就繼續列舉:“覺得會搞砸的想法、害怕遭到排斥。”然後是:“批判、批判。”
倘若我沒有這樣察覺指出,而是試圖忽略這暗潮洶湧的恐懼,那麼,恐懼就會隨著我上臺,然後我就會講得一點也不自然、不真誠。在演講前先列舉描述自己的焦慮,這樣簡單的動作能幫助我開啟自己的覺性。焦慮也許還是存在,但是在察覺指出的過程中,所培養的關愛和覺知,就足以讓我感到更自在。。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四章 無條件的友善之情(4)
跟詢問的作用一樣,“察覺指出”自己的感受,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向內心傳達無條件的友善之情。不過,當恐懼生起時,假使我們立刻撲向它:“恐懼,逮到你了!”這樣只會製造更多緊張感。將當下的體驗列舉描述出來,並非企圖“逮捕”令你不悅的體驗,或者強迫它消失,而是以一種柔軟溫和的方式說:“魔王,我看見你了。”這種徹底接納的心態,讓我們內在驚恐脆弱的部分很有安全感,而願意站在陽光下。
在許多傳統文化裡,“列舉描述”扮演了療愈過程中異常重要的角色。人們相信,無論造成疾病的鬼怪法力有多強大,只要巫醫將它們一一說出,這些可怕的鬼怪就會被降伏,無法再控制受害者,治療的過程由此展開。西方心理學家也認為,心靈中那些無以名狀的層面控制了我們的生命。當這些魔羅的力量生起時,只要能夠將之列舉描述出來,我們就不會再受到控制與驅策,即使只是友善地對待它們,不再害怕,也會削減它們的力量。
事實上,“詢問”與“察覺指出”的練習是要讓我們覺醒,真正明瞭自己正在受苦的事實。由於時常深陷自己編造的情節妄想中,我們很容易否認自身的真實體驗。以我自己為例,有時我會一連好幾天對自己很不耐煩,或陷入自我批判之中,直到終於停下來,專注觀照那些讓我跟自心分離的感覺和信念。當我真的停歇下來,看著內心正在發生的一切,這時才意識到,自己早已陷入焦慮和自我懷疑的痛苦之中了。
我的許多客戶和學生,最終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痛苦時,可說是到了徹底接納的重要關頭。這個重要關頭的體驗跟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是截然不同的,也並非對生活的難題窮追猛打;而是清楚看到、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痛苦程度,好讓我們得以跟自心重新聯結。
拜訪卡爾的當天,我看得出他經歷了這些過程。他描述完自己被頑強的焦慮苦苦糾纏之後,我就告訴他我的看法:“卡爾,換做是我,我一定難以承受你現在所經歷的痛苦,換做別人也一樣。你的身體被焦慮緊緊捆綁著,你心中充滿了無以復加的挫敗感與羞愧,你甚至無法從家人身上得到慰藉。這個痛苦是多麼強烈啊!我明白這有多麼痛徹心肺。”他眼眶含淚、泫然欲滴,然後開始容許自己坦承痛苦,“真的,”他悄聲說道,“我真的覺得心如刀割。”然後,卡爾悲從中來,淚如泉湧,這是幾個月來他頭一次哭泣。
認清自己正在受苦,也是一種解脫——我們不再自我批判,得以仁慈地對待自己。卡爾停止哭泣後,表情柔和,身體放鬆了,原先聲音中的悲苦都不見蹤影:“我氣自己的失敗氣了好久,卻完全忽略了我其實很在乎成功,而且很難承受失敗。”
當我們能夠用對待朋友那樣無條件的友善來對待自己時,我們就會停止否認自己的痛苦。當我們就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