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部分(第3/4 頁)
這個被稱之為“狐狸將軍,的軍中典範怎麼一言不發啊?”
何應欽突然大聲詢問,一時間把眾人的目光全都吸引到了安毅身上。朱培德和葛敬恩等人暗自驚訝。沒想到何應欽竟會主動詢問安毅,雖然話語裡有那麼點兒譏諷成分。但是總歸是一種良好的和解姿態。
安毅皺皺眉,看都不看何應欽一眼,靠在椅背上從容回答:“謝何長官誇獎,屬下“飛狐將軍,的匪號是當年北伐江北時白健生長官封的。而不是什麼“狐狸將軍”至今恐怕沒有幾個人記得了,要說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恐怕還是當年滬杭報紙上常說的“白狐狸眾將面面相覷,最後都驚愕地望向何應欽,誰都沒想到安毅竟然會這麼記仇,把何應欽當年與白崇禧、李宗仁聯合逼蔣介石下臺,被江淅滬各界貶為“白狐狸”集團的舊賬給翻了出來。
何應欽氣得滿臉鐵青,蔣介石不悅地注視若無其事的安毅。沉下臉大聲質問:“安毅,你身為黨**人,在此危急關頭竟然忘記自己的地位和責任了嗎?”
安毅心中一凜,豁然站起筆直挺立:“回校長,學生無時無玄不謹記自己的身份地個,時刻以革命軍人的標準產格要求自己,只是學生不願意讓某些人提起以前的匪號,如有錯誤,懇請校長原諒。”
蔣介石沉默片復,陰沉的臉上看不出是否對安毅的態度滿意,他仍然緊盯著安毅的臉沒有說話,與會眾人屏住呼吸不敢表達意見,氣氛沉悶而又尷尬。
過了好一會兒,蔣介石對下首的何應欽微微點頭以示安撫,再次轉向安毅說道:“說吧,說說你對鄂豫戰場的認識,有什麼意見和看法儘管直說,你在鄂西待了幾個月,想必對戰區情況不會陌生。”
“遵命!關於鄂豫戰局,學生也有一點兒不成熟的看法,第二軍團該怎麼打學生實在沒有應對能力,但是說鄂豫西線的荊襄戰場怎麼打多少心裡有底。
學生認為,以目前鄂西四個師的兵力,完全可以憑藉複雜的山區、河流、湖泊等地形,確保鄂西無憂。只需守住襄陽,利用自身的火力配置、行軍速度、熟悉地形和獲得民心的優勢,就能將任何企圖南下的叛軍擊潰甚至殲滅,因此,學生認為校長和各位長官儘可對鄂西放心,將有限的兵力全部投入到武勝關一線的主戰場上面。”安毅自信地大聲回答。
眾將看到安毅這麼有信心,也對鄂西戰局放心不少,蔣介石微微點了點頭,再次問道:“襄陽是武漢的門戶,只要襄陽不守,武漢就在對手的俯蜘之下,你既然這麼有信聳。能否將你的具體應對計戈說出來?”
“學生遵命!”
安毅請求蔣介石允許自己對照的圖解釋自己的全盤計戈”蔣介石立玄答應下來,一群將領也紛紛跟隨在蔣介石身後,再次來到地圖面前,非常感興趣地等待安毅講解。
安毅撿起架子上的指揮棒,指著南陽一線如數家珍般報出西北軍南路主力部隊七個師的駐地、秘密調防行動、集結點和中轉兵站:
“這些寶貴情報都是十六、十七兩師官兵花費巨大精力付出艱辛努力後獲得的,根據西北軍的排兵佈陣情況分析,他們早已做好南下攻打襄陽的準備,之所以至今仍無行動。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政治上的原因,西北軍也怕師出無名,落下主動挑起內戰的罵名,被全**民所聲討,二是他們需要等待唐生智與我軍在鄂豫戰場東線打起來,來個淡翁得利。
綜觀西北軍的兵力佈置和作戰意圖,安毅以為,只要我第二軍團把唐生智堵在武勝關以北展開戰略決戰。西北軍就不敢輕易南下攻打襄陽。哪怕他們真敢攻打襄陽,也很難在四個師的阻擊之下得到什麼好處。以目前西北軍窘迫的財政和拮据的後勤供給處境分析,長時間的攻堅和麾戰是他們最不能承受的。
反觀我鄂西四個師,雖然才網組建成型的五十一師和四十四師沒有什麼戰鬥力,但憑藉著有利地形固守還是能做到的,何況西北軍想要兵臨襄陽城下絕不容易,之前還的過尹繼南將軍的十六師、朱世貴將軍的十七師這兩道關,不付出巨大代價。他們無法到得了襄陽。
退一萬步講,如果西北軍將士眾志成城爆發出百倍的戰力打下襄陽。還要面對我優勢炮火鎮守的大河天塹才能渡河或者南下,在未能克復襄樊之前,西北軍根本就不敢開往東南方向的武漢,否則未到隨州就會陷入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險境,鄂西各師完全可以在三天之內徵調三個師的警備部隊,利用河流、山地等有利地形對其展開不間斷的全程襲擊。屆時冒險深入的西北軍距離覆滅也就不遠了。”
眾將大多同意安毅的分析,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