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部分(第2/4 頁)
和以往每一次講解戰略戰術任務一樣,葛敬恩從容不迫地將河南唐生智部四個師、馮玉祥西北軍五路人馬的駐地、動向和裝備水平細說完畢,微微提高聲音,說出最後的目的:
“由於我軍南北兩線同時面臨叛軍威脅,防線太過漫長,導致兵力分散,戰力銳減,再者,江北一線近二十個師大多是地方部隊改編而成的乙種師,每斤,師只有兩旅四團的主力部隊,裝備簡陋,練不足,大部分師屬炮兵的編制不到一個營。而且還存在立場動搖、畏難怯戰的致命弱點,因此,在豫皖蘇魯一線我們只能暫時採取守勢。
根據總司令意見和參謀本部反覆商討,決定變更原作戰計發,鄂皖交界以東的江北一線採取積極防禦的態勢,部皖交界以西的鄂豫一線,第二軍團由誘敵深入轉為主動出擊。利用我軍業已控制武勝關的有利條件。對唐生智部叛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進攻。”
眾人的目光隨著葛敬恩的指揮棒移動,在剛才的會議上尷尬不已的劉峙,此時臉上帶著自豪的微笑。正是劉峙的雄心壯志和反覆進言,使的蔣介石放棄了鄂豫戰區被動挨打的“積極防禦計劃”決定在豫南一線與敵展開戰略決戰,贏得政治上的聲譽和士氣上的主動,也讓那些委身於中央軍序列下卻搖搖擺擺見風使舵的各路軍閥增加勝利的信心,不至於產生消極悲觀的惡劣影響。
葛敬恩接著說道:“由於第二軍團下轄之第三、第五師已經調至揚州、滁州一線穩固江北戰線,鄂豫戰區的參戰部隊目前只剩下第一、第二軍的五個主力師,武漢三鎮、荊襄等鄂西五個師因地方防衛任務繁重。一時難以抽調北上加入戰局。這就使得我軍在鄂豫戰場上投入的兵力明顯不足。
總部本想抽調鄂西一個師轉屬第二軍團,但考慮到馮玉祥的西北軍很可能會趁我方與唐生智激戰之際,突然從豫陝南部攻擊戰略要地荊襄一線,而鄂西四個師中的兩個都是尚未形成戰鬥力的新編師,一旦大戰開啟而主力又不在的話,兩湖戰局會立即糜爛並帶來惡劣影響。因此。總部考慮再三還是放棄了這一計劃,暫不從鄂西抽調兵力。
經過再三研究,總部初步決定還是從江淅一線儘快抽調兩個師趕赴鄂豫戰區,但此時唐生智三個師主力已經南下信陽,大戰迫在眉睫,第:軍團在未能及時獲得兵力補充的前期作戰會非常艱難,面臨排兵佈陣上捉襟見肘的困局。
現在我們迫切蘊待解決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激戰一旦打響,如何面對西北軍對荊襄一線的進攻?第二、請諸位探討一下,如何才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眾將在蔣介石的示意下回到位置上坐下商議。顧祝同神色輕鬆,一片平和,他的第一軍下轄第一、第二兩個裝備精良的超編甲種師和戰鬥力優良的第三獨立旅,佔據了主力部隊的一半因此他一點兒也不發愁。倒是第二軍軍長蔣鼎文心裡沒底。雖然第二軍下轄第六、第九、第十一師和第四獨立旅,但是網網升任第六師師長的方策和第六師需要鎮守鄂東一線,第四獨立旅仍在鄂州展開整,能上陣作戰的只有蔣鼎文兼任師長的第九師和陳誠的第十一師,其中十一師還需要留下一個旅留守漢口,這就使得第二軍的攻擊力明顯不足,在即將到來的激戰中處於非常被動的地個。
蔣介石掃視一圈,嚴肅的表情和精光冉閃的眼神立刻讓低聲議論的將領們安靜下來:
“鑑於目前兵力不足的嚴峻局面,我們已經想盡各種辦法加以彌補。首先,各地的新兵徵募正在加緊進行。
其次,中央陸軍教導團擴編為教導第一師的工作正在進行,以中央軍校教職員為骨幹的教導第二師編成計劃也即將實施,從贛淅皖招募的五個團新兵也基本到位,這兩個教導師和慕尹兄(錢大鈞字)在武漢分掛組建的教導第三師一樣,只能擔任地方守備任務,以目前的進度看。教導各師尚有三個月整方能成軍。拱衛京城勉強勝任,開上戰場是不行的。
遠水救不了近火,大戰在即,我們只有一舉擊潰唐生智叛軍,才能震懾宵小,為下一步全力改編中央軍下轄各師贏得時間和主動權。下面。就請各個暢所欲言,為贏得這一仗的勝利集思廣益,獻計獻策。”
眾人齊聲應是隨即低聲商議起來。坐在顧祝同下首個置的安毅豎耳傾聽,一言不發。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與會將領的一個個提議在經過充分討論後全都被否決了,由”淺作戰造成中央軍各部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窘迫境地,加一心舊那些擁兵自重曖昧觀望的軍閥隨時可能出現的反叛,從哪兒抽調兵力都讓人不放心。
“安毅,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