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青衣在旦行中佔主要位置。
青衣主要扮演的是青年和中年女性。
主要扮演一些嚴肅穩重、賢妻良母形的女性。
表演特點是以唱工為主。
花旦
花旦多是扮演年輕女性。
主要扮演性格開朗,活潑的年輕女性。
身穿短衣裳(如短褂子、短褲子、短裙子、短襖子)有時也穿長衣裳,但繡的花樣比較豔麗的。
表演特點以做工和說白為主。
老旦
老旦是扮演京劇中老年婦女角色。
表演特點是以唱工和做工為主。
武旦
武旦在京劇中扮演擅長武功的女性。武旦分為兩種:短打武旦和長靠武旦。
1、短打武旦:穿短衣裳。
表演特點:她們注重武功,注重說白,注重打出手。
2、長靠武旦又叫刀馬旦:穿大靠(盔甲)、披甲戴盔、騎馬、手拿一把小尺寸的刀。
表演特點:武旦有使用“打出手”的特技,注重武功,但不注重唱唸。
區別是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
注重唱工、做工。
花衫
花衫:是旦角扮演者在表演時注重唱、念、做、打的。
在之前,青衣和花旦是不能兼演的。王瑤卿先生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拓寬旦角的戲路。他把青衣、花旦、刀馬旦融合在一起,創作出一種全新的,同時注重唱、念、做、打的旦角,人們稱它為花衫。
三、淨行:
淨:又叫“花臉”或者“花面”。主要扮演性格和相貌方面有特點的男性角色。包括正淨(黑頭、銅錘)、副淨(架子花臉)、武淨(武花臉)等。
正淨
正淨:俗稱“大花臉”。大多數正淨所扮演的人物都是性格剛正廉明的正面角色。因為他們主要以唱工為主,又叫“唱工花臉”。
“唱工花臉”有兩個稱呼“銅錘”和“黑頭”
銅錘的由來,京劇中有一齣戲叫《二進宮》,戲中的花臉徐延昭,手執一把銅錘,而沒有什麼動作。所以叫銅錘。銅錘也是唱功花臉的代名詞。
黑頭的由來,京劇中有許多的包公戲,戲中的包公都勾著黑臉,並且注重唱工。所以叫黑頭。黑頭也是唱工花臉的代名詞。
副淨
副淨包括架子花臉和二花臉。
架子花臉:扮演者要有精湛的武功,而且要善於表演、唱工和唸白。
二花臉是表演風格類似於丑角,而且勾畫臉譜。
武淨
武淨 俗稱“武花臉”或叫“武二花”、 “摔打花臉”。武淨只注重武功,而不注重唱唸。
四、醜行:
醜又叫“小花臉”。因為演員化妝時要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醜行並不是專門扮演壞人的,更多的是幽默詼諧、正直善良、機警靈敏的角色。分文丑和武丑
文丑
文丑分為方巾醜、袍帶醜、茶衣醜、巾子醜、彩旦等。
方巾醜主要扮演頭戴方巾、文質彬彬的文人,其實是頑固迂腐(加拼音)
袍帶醜主要是扮演職位低下的小官,頭戴紗帽,身穿官衣。
茶衣醜:茶衣是短的藍布褂子。主要是扮演各個行業中的底層勞動人民。
巾子醜:介乎於方巾醜和茶衣醜之間,穿長衫或箭衣。表演要比茶衣醜稍稍嚴謹一些。
彩旦又叫“醜婆子”,是由醜行扮演的婦女。
武丑
也叫“開口跳”, 武丑既注重翻、跳、躍,也講究口齒伶俐。武丑要求擅長武藝、性格機警、動作敏捷、語言詼諧幽默。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京劇的臉譜
三、京劇的臉譜
一、簡介
同學們,京劇那迷人的臉譜在京劇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以“象徵性”和“誇張性”著稱。
京劇臉譜,是根據某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性格、性情及特殊型別的人物而進行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
因為每個角色都有一種大體的化妝譜式,就像我們唱歌要按歌譜唱、演奏時要按照樂譜演奏一樣,所以稱為“臉譜”。
關於臉譜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來自面具,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北齊的名將蘭陵王—高肅(字長恭)。高長恭驍勇善戰,但貌若婦人,為了威懾敵人,每次出戰,均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