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沒見過他,他也沒見過我。他便把我放了。”承錦想到方才那情形,仍然心有餘悸。
東方默然想了片刻,問:“公主瞧著那人可覺得眼熟?”
“眼熟?”承錦不明白他所問何意,“不,我不認得他。不過……不過他為什麼放了我?”
東方想想,微笑道:“皇宮大內原有不少奇事,公主這樣處置很對。此事不宜聲張。公主今日受了驚嚇,早些回寢宮休息吧。”他笑得溫文爾雅,一派謙和。
承錦也不便多說什麼,略有些矜持地下了石階,頭也不回地走出文淵閣去。她走出去老遠了,還是忍不住要轉頭四望,彷彿那個有著鷹一般目光的戴面具的人仍在暗處窺視著她。
承錦看看天色還早,便不太想回去,且到各處逛一逛。信步走到御花園裡,偏是進的中門。御花園中門臨湖,湖邊種著許多垂柳。承錦一眼看見那楊柳青翠,心裡就有些添堵。她忽想起皇三子允寧的寢宮就在不遠,不如就去看看他。
允寧幼年喪母,母親出身又不好。這上上下下都是有眉眼高低的,所以皇子之中他的境況難免寥落。允寧卻從小恭恪好學,勤謹本分。承錦也時常照顧他些。
她走到允寧寢宮正院時,見著一個老嬤嬤,彷彿是這院裡管丫頭僕役的。那老嬤嬤見了她,倒是恭恭敬敬行了禮,承錦便問:“你家三殿下可在?”那老嬤嬤一愣,隨即一臉笑意,對她點頭:“是,是,這月季花開得可愛。”承錦無語地望了望旁邊花壇裡的月季。這老嬤嬤年老耳聾,糊塗成這樣,怎麼能管照允寧日常起居。承錦打定主意要跟皇后說一說,便不再睬她,自己徑直進去了。
一路只遇見三兩個小太監在院子裡打掃,看見她都站住行禮,有些不知所措。一進堂屋便見允寧正在案上寫字。旁邊站了個小宮女卻有些哈欠。那宮女先看見承錦,馬上堆了笑,向她屈膝。
允寧抬頭一看,擱下筆,笑道:“姑姑,這時候怎麼來了?”
承錦笑笑,便在一側席案旁坐了,說:“去了趟文淵閣,過來瞧瞧你在做什麼。”
允寧過來陪她坐了,道:“多謝姑姑掛記。”
那小宮女低眉順眼地斟上茶來。承錦接了,正眼也不瞧她一眼,只慢慢吹了吹茶,抿了一口,才放在案上,緩緩道:“你這裡可怪,我從門口走到屋裡沒見一個人通報。跟皇子的人都是有份例的,你若缺人便該說給內庭署。這樣子成什麼體統?”
那小宮女臉色白了白。允寧平淡道:“侄兒素常讀書時不喜人多,他們都知道,想必避了開去。”
承錦道:“這些事原不歸我管,我也不過白說一聲。你自己記得管照就是。”又問了他幾句話,漸漸說了些閒談趣事。忽然一個內侍宮監在門口稟報,散騎常侍東方大人求見。
允寧正要說話,承錦卻輕笑道:“你這裡的人果然機警,知道你讀書不喜人多便都不在,你才一放下書,就都回來侯著了。”說著,端了茶杯喝水,又問:“這個東方大人是個什麼人,怎麼會到你這裡來?”
允寧道:“他是五皇叔舉薦到戶部的,很有些學問見地。侄兒常約他敘談,以長學識。”
承錦點頭道:“既是外臣,你們且聊。我到裡面坐坐,也順便長點見識。”說罷,拿了自己那隻茶杯,繞過木屏風進了內室。
允寧愣了一愣,便命那宮監去請東方。少時,東方進來。允寧站在席案邊施禮道:“讓先生久等了。”東方還了一禮,允寧便請他席案旁坐了。
“那天殿下說想看看民間雜文。我在昨晚在夜市上看見一冊書,寫得還過得去,拿來給殿下看著玩吧。”東方遞過一本書來。
允寧這回總算是像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了,接過來笑道:“那可好了,我讀書累了也好消遣。”他拿起書來翻了兩頁,道:“前日老師令作一篇新文,題目是《里仁》。我不曾在民間住過,沒有鄰居,正不知要如何破題呢。”
(里仁:鄰里的仁德。)
“那便要看殿下如何立意了。”
“當然是要論仁德之美。”
“仁德有何美?”
“這……可使人行端步正,成仁人君子。”
東方搖頭:“殿下,世上聖人無多。我輩效仿先聖,是要使自己有所得,有所悟。若只一味仁德,而不明白這個道理,活過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好人。所以‘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此句正好破題。”
(那句破題的意思就是:鄰里要有仁德才好。選擇的住處,沒有仁德,怎麼能夠變成一個有智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