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都是那個古老部落與“鬼洞”“雮塵珠”之間的種種羈絆,然後又問了一些關於西夏國藏寶洞的情況。
聽“鷓鴣哨”說明之後,了塵長老緩緩點頭:“那雮塵珠的事蹟,老衲也曾聽說過一些,相傳雮塵珠又名鳳凰膽,有說為黃帝仙化之時所留,有說得之與地下千丈之處,是地母變化而成的萬年古玉,亦有說是鳳凰靈氣所結,種種傳說,莫衷一是,其形狀酷似人的眼球,乃是世間第一奇珍,當年陪葬於茂陵,後來赤眉軍大肆發掘,茂陵中的物品就此散落於民間,想不到最後卻落到西夏王室手中。”
“鷓鴣哨”對了塵長老說道:“弟子族中親眷,多為鬼洞惡咒所纏,臨死之時都苦不可言。祖上代代相傳,此禍都是由於當年族中大祭酒,並不知道雮塵珠為何物,只是透過神喻,知道用一塊眼球形狀的古玉可以洞隙鬼洞詳情,於是自造了個假雮塵珠窺視鬼洞中的秘密,才引發了這無窮之災。後來族人遷移至中原,才瞭解到世間有此神物,只有找到真正的雮塵珠,才能設法消解鬼洞之災,自此族中人人都以尋找雮塵珠為任,窮盡無數心血,始終一無所獲,弟子年前獲悉,在宋代,這雮塵珠曾經輾轉流入西夏,當年蒙古人也曾大肆搜尋西夏王室寶藏,但是那些宮廷重寶被藏得極為隱蔽,終未教蒙古人找到。傳說西夏有一名城黑水城,後被棄為死城,黑水城附近有處寺廟,名為黑水河通天大佛寺,寺廟原本是作為黑水城外圍的一個據點,改建而成,當時西夏有位通天曉地的大臣,名為野利戽巠,是野利仁容之後,他夜晚路經黑水城,野利戽巠在城頭巡視,見距城十里的外圍土城上空,三星照耀,有紫氣衝於雲霄之間,便大興土木,將那裡改建通天大佛寺,希望自己死後能埋葬在那裡,但是後來這位大臣為李姓王朝所殺,建於寺下的陵墓就始終空著,再後來黑水河改道,整座黑水城大半被沙土吞噬,就成為了棄城,末代獻宗李德旺在國破之時,命人將王宮中的奇珍異寶,都藏進了黑水城附近的那座空墳,雮塵珠極有可能也在其中,那裡的地面建築早已毀壞,埋藏至今,若不以分金定穴秘術,根本無法找到準確的位置。
了塵長老聽罷,對“鷓鴣哨”說道:“黑水城位於黃河與賀蘭山夾持之間,頭枕青山,足踏玉帶,端的是塊風水寶地,西夏貴族陵寢,吸收了秦漢李唐幾朝墓葬之長,規模宏偉,佈局嚴整,再加上西夏人信奉佛法,受佛教影響極深,同時又具有黨向人的民族特點,所以說在陵墓構造上別具一格,後人難以窺其奧秘,就如同失傳已久的西夏文字,一撇一捺,都象是中原文字,卻又比之更為繁雜。”
“鷓鴣哨”應道:“正是如此,若干年前曾有大批洋人勾結馬賊,盜掠黑水城古物,共挖出七座佛塔,掠走塔中珍品無數,其中便有很多用西夏文寫成的文獻典籍,說不定其中會有關於雮塵珠的記載,只可惜都已以流落海外,無法尋查了。倘若能找到西夏典籍中對黑水通天大佛寺中墓穴的方位記載,倒也省去許多周折。”
了塵長老對“鷓鴣哨”說道:“西夏文失傳已久,今人無從解讀,即使有明確記載,也沒辦法譯出,不過有三星輝映,紫氣沖天的地方,應該是一處龍樓寶殿,以摸金校尉的分金定穴秘術,即便地上沒有痕跡,也能準確無誤的找到那處古墓藏寶洞。”
分金定穴是天星風水的一個分支,也是最難的一項,需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才可根據日月星辰來檢視地脈支幹,若想學分金定穴,必先從最基礎的風水術逐漸學起,風水之術繁雜奧妙,非是一朝一夕之間所能掌握,少說也要學上五六個年頭。
了塵長老知道“鷓鴣哨”心急如焚,便決定先同他一起到賀蘭山下的黑水城走一趟,把那“雮塵珠”拿到手,再慢慢傳授他分金定穴秘術。
“鷓鴣哨”見了塵長老欲出馬相助,感激不已,二人稍作準備,便動身出發,了塵長老是出家人,途中仍是做雲遊化緣的僧侶裝扮,“鷓鴣哨”一直都充做道士,但一僧一道同行,難免惹人注目,於是“鷓鴣哨”換了俗家的服飾,一路上對了塵長老小心服侍。
從浙江到賀蘭山,何止山高水遠,好在那了塵長老當年也是尋龍倒斗的高手,雖然年邁,但是腿腳依然利索,這一天到了黃羊彎便準備棄車換舟,乘坐渡船進入黃河,擬定在五香堡下船,那裡距離賀蘭山下的黑水城便不遠了。
在黃羊灣等船的時候,遙望遠處黃河曲折流轉,如同一條玉帶,觀之令人蕩氣迴腸,了塵長老與“鷓鴣哨”閒談當地風物人情,順便講述了一段當年在此地的經歷。
當年了塵長老還沒出家,是摸金校尉中拔尖的人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