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2/4 頁)
帝也!其政雖嚴,或有譏之以暴,然諸聖諸教之爭、春秋戰國之亂、民心之散、盜賊之盛,非重典何以治之?苟無秦之暴政,安有日後天下一統、兩漢承平?
故秦皇之暴,蓋天時也,非其過也!千秋偉業,二世而終,亦非因暴政,實乃天意難違也!地仙不出,道佛二門誰可抗哉!
是故鎮元子有見於此,囑黃石道人順勢而為,早消戰亂,與民生養。因此黃石公圯上納履,傳書張良,使其相助劉邦,立漢以代秦,本當順遂。未料到其時亦有巫族英雄轉世,不服天意,與劉邦相爭四載,最後慷慨悲歌,烏江自刎,其可歌可泣之處,後世說起,無不同掬一把英雄之淚,此書帶過不表。
張良輔漢,因功獲封留候,卻不貪戀權位,一日,語僕人曰:“吾亦欲從赤松子遊矣!”不久,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此是張良已拜入黃石公門下,從此得修地仙大道矣!
卻說地仙封山,道佛分立,東土西土,分庭抗禮,暫時彼此無爭。因九州之名,未含西方佛國,佛家遂將天下土地,重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將東土九州,劃在東南兩大部洲之內,增加極北不毛之地。於是西方佛國,得享西牛賀洲之名,儼然正宗大教。
再說當日接引道人東遊,曾將一縷不平妄念,注入座下石磯之中。那石磯大有來歷,乃是五嶽至尊碧霞元君石磯娘娘本體,在天書封神之時,被元始天尊拂落,掉到東海邊上。
此石本質不凡,先天成就,雖無靈智,但自從得了聖人一念,每日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感之既久,遂又有靈通之意,內裡暗育仙胞。
時光荏苒,忽忽一過,便是百餘年。這一日,石胎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那石猴生而靈異,能行能走,朝天看時,陡然目運金光,衝射斗府。頓時九天驚動,已有值日仙官報於玉帝,玉帝只道:“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就此不提。
這石猴在東海邊花果山上,聚得一群靈猴,又尋得居家福地水簾洞,無憂無慮,稱霸稱王,何其快活!一日,猴王突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連忙探問,猴王道:“今日與諸位居仙山福地,快活逍遙。卻恐將來年老血衰,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內?”
眾猴之中,突然跳出一個通背猿猴,高呼道:“大王有此慮,是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唯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猴王問道:“你知是哪三等?”
猿猴道:“乃是佛、仙、神三者,不入輪迴,與天地山川齊壽!”
猴王問道:“此三者居於何處?”
猿猴道:“只在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猴王歡喜道:“我明日便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長生不老!”於是伐木為筏,斫竹為篙,獨自登舟,飄飄蕩蕩,出海而去。
這一去,正是因緣際會,早有註定,徑自到了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得菩提老祖為師,學了**玄功,諸般道行,並得菩提老祖賜名,乃孫悟空是也!
孫悟空藝成下山,先去東海龍宮,索得如意金箍棒,又闖幽冥世界,大鬧冥王殿,強逼判官,勾去生死簿名諱。早有冥卒報知地祈宮后土娘娘,后土娘娘道:“區區猢猻,一時興起,鬧過便罷,不必理會!”卻又將人書之上,孫悟空名諱真勾了去了!
若說這孫悟空,學道年歲,屈指可數,道行至濟,無過於太乙金仙之流,神通難稱廣大。然其胡作非為,無法無天,真正有道之士,皆不管束,睜隻眼閉隻眼,暗地縱容,實是憐他為接引聖人遺脈,不忍相欺罷了。
陰司諸神,哪明其中端的?已會同四海龍王,將孫悟空不法種種,報上天庭。
第312章白馬西來爭鬥起門徒匯聚聖人謀
其時地府、陰司眾神,雖是地仙所封,本與周天眾神同列。黃石公、酆都公之位,亦與玉帝相當。但彼時萬壽山聖人受罰,弟子不出,黃石公、酆都公不甚理事,天庭又有道、佛兩教,共為援手,因此得以暫掌三界眾神之大權。
玉帝雖知其中就理,不好言明,只得先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了孫悟空一個弼馬溫的閒職。
誰知靈猴率性,最是難馴,區區御馬監職事,怎栓得住心猿?不過區區數日,孫悟空便不滿官職卑微、品階低下,公然打出天門,反下界去。
玉帝迫於顏面,不好不問,只得派天兵天將擒拿。不料孫悟空玄功厲害,居然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