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3/4 頁)
第八十二章:楊阜儒生似戰神,馬超悍勇卻畏死
原來那趙昂之子趙月,現隨馬超為裨將,若是與姜敘等人作luàn,只怕其子先是不保,雖說有國家大義在前,但要是如此犧牲掉自己兒子的xìng命,不論是哪個父親都是難以割捨的,因而才會有為難面sè。
然姜敘卻是曉以大義,苦苦相勸。
趙昂無奈,只得暫且答應,先且回家,見其妻王氏在旁,便就坦言道:“我今日與姜敘、楊阜、尹奉一處商議,yù報韋康之仇。吾想我們的兒子趙月現隨馬超,今若興兵,超必先殺吾子,奈何?”
不料往日溫雅的妻子,此時聞言卻是厲聲道:“雪君父之大恥,雖喪身亦不惜,何況一子乎君若顧子而不行,吾當先死矣”
趙昂聞言見狀,心神大動,立刻下定決心,決定次日與姜敘等人一同起兵。
姜敘、楊阜屯歷城,尹奉、趙昂屯祁山。王氏乃盡將首飾資帛,親自往祁山軍中,賞勞軍士,以勵其眾。
馬超聞姜敘、楊阜會合尹奉、趙昂舉事,大怒,果然即先是將趙月斬之,再令關羽、馬岱盡起軍馬,兩路人馬匯合一同殺奔歷城來。
姜敘、楊阜引兵出,亦是不甘落後。
兩陣圓處,楊阜、姜敘衣白袍而出,大罵道:“叛君無義之賊,還不投降”
馬超大怒,一言不發,衝將過來。
兩軍hún戰之間,先且不說姜敘、楊阜抵擋不住馬超,便是那關羽也是威風凜凜,一口大刀左右砍殺威力無比,因而姜敘等人大敗而走。
馬超驅兵趕來,卻聽得背後喊聲起處,原來是尹奉、趙昂殺來。馬超急回時,卻不料那姜敘,楊阜也是率軍返身而來,當下兩軍夾攻,首尾不能相顧。
但可惜的是姜敘他們雖然是佔據了主動,奈何軍中沒有如馬超,關羽這樣的當世猛將,在他們幾人的帶領下,漸漸不敵。
姜敘不敢與關羽等人單挑,自然是生了退意。
不想正鬥間,刺斜裡大隊軍馬殺來,原來是梁習得了呂布軍令,正領軍來破馬超,當先一員大將不是趙雲又是誰?
馬超,關羽雖是驕勇,卻如何當得三路軍馬,因而大敗奔回。
關羽不願如此撤退,但敵勢太猛,聽得馬岱勸說,只得暫時離去。
走了一夜,比及平明,馬超,關羽到得翼城叫mén時,城上luàn箭shè下。
原來是那梁寬、趙衢立在城上,大罵馬超,還將馬超妻楊氏從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屍首來,又將馬超幼子三人,並至親十餘口,都從城上一刀一個,剁將下來。
馬超本在怒罵,可隨著親人一個個的在自己眼前被人斬殺,還是砍去人頭的那種極其悲慘的下場,便是勇猛如他,也是承受不住,氣噎塞xiōng,猛然吐出一口血來,幾乎墜下馬來,
幸得馬岱,關羽二人扶住,方才沒有諒成大禍。
“天殺得賊子,我勢殺之”
馬岱也是悲痛,但情勢危急,仍能冷靜,言道:“兄長,敵勢急猛,後面還有追兵,我等該何去何從?”
馬超一時jī怒,此時想起方才明白自身的處境,雖親人被誅,但只要他馬超還活著,就有希望能夠報仇,因而先叫人馬往回走。
所謂兵法jīng妙便是在於出人意料,馬超沒有選擇往武威走,而是返回奔向冀州,原因有三。
其一,出其不意掩其不備,他的人馬才有更大的希望突圍。
第二,那武威雖然是馬超的大本營,也是馬氏家族經營多年所在,但加上這一次,已經是他們第二次大戰,損傷人馬足足有三十萬之多,而且為了起兵,馬超還兩次向羌胡借兵,雖然他的威信足夠強大,但兩次借兵的最後結果卻都是兵敗,不但沒有賺到半點好處,更是折損十餘萬jīng壯,若你是羌胡首領又豈會輕饒了馬超,故而武威,天水等地已經不可取。
至於第三,馬超的物資已經不足,而且他也是明白,自己實在是不適合當一個主公,兩次大敗損兵折將,雖然武力超群,但還不如自己的父親來的穩當,可以說一直鋒銳的馬超在看見自己親人的慘死之後,已經失去了以往那種銳不可當的氣勢,所以他需要尋找一個安身之處,聽聞關羽的三弟張飛不但在漢中,更加還有數萬jīng銳,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背後趙雲引兵追趕,前部是數千騎兵,後面則是一萬jīng卒,人人奮勇,個個向前。
馬超見勢大,不取戀戰,與關羽、馬岱殺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