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2/4 頁)
好將關羽送回,之後在武威好生休養。
其後諸葛亮佔據益州,可他的身份還是呂布的部下,因而在關羽看來劉備之死與呂布有著極大的關聯,更為重要的是當初若不是呂布的關係,他們三兄弟是不至於會落到這樣的地步,因而這次關羽聽從了馬超的建議,分為兩路,一路由馬超自己帶隊,攻打天水,另一隊則是由關羽,馬岱二人領隊,攻打安定,如此雙管齊下,倒是讓三輔之地的部隊有些措手不及。
馬超自兵敗入羌,二載有餘,結好羌兵,攻拔隴西州郡。所到之處,不是歸降就是被其屠城,如此一來北地一時間聞聽馬兒之名盡皆畏懼。本以為馬超就會這樣一路直進,bī迫到長安之地,卻沒有想到是他卻是惟冀城攻打不下。
因為韋康的官職最高,因而他也是成為了翼城主將,因為敵勢急切,加上看見勇將於禁被馬超誅殺,因而心寒,故數次遣人求救於長安梁習。
然梁習有守城之責,不得呂布言語,未敢動兵,否則一個不小心非但不能解救翼城,即便是這個罪名就足夠讓他受的。
只是韋康心寒之下又是見救兵久久不來,故而與眾商議:“不如投降馬超。”
參軍楊阜哭諫道:“馬超等叛君之徒,豈可降之?”
韋康自然知道,只是以他現在的力量是不足與其一戰,加上其先聲奪人,已經失去了信心,因而言道:“事勢至此,不降何待?”
楊阜苦諫,那韋康卻是不從,只好退下。
其後,韋康大開城mén,投拜馬超。
不料那馬超率軍入了翼城之後,看見韋康卻是大怒道:“韋康,今**急切間投靠與我,只是為了保命,非真心也”
韋康驚呼道:“將軍,我是真心歸降,真心歸降啊……”
馬超不聽,執意將韋康誅殺。
其實馬超這麼做卻是有他要考慮的一層意思,不管他韋康是不是真心歸降,在這裡呂布的影響力絕對要比他大,所以要震懾這些人,殺一個韋康,殺一個翼城的最高職位的人,對於馬超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而韋康非死不可。
臨死之際,韋康方才想起楊阜之言,因而大哭道:“悔不聽楊阜之言啊……”
其後,馬超心狠,不但殺了韋康,更是將韋康四十餘口盡斬之,不留一人。
後有小人對馬超告密獻媚道:“楊阜勸韋康休降,可斬之。”
馬超從來不把文人放在眼裡,見那楊阜不過就是個文士,手無縛jī之力,加上還有拉攏人心,故而言道:“此人守義,不可斬也。”隨後,馬超複用楊阜為參軍。
楊阜大難不死,便就薦梁寬、趙衢二人為其所用。
馬超大喜,不疑有他,盡用為軍官。
數日後,楊阜告馬超道:阜妻死於臨洮,乞告兩個月假,歸葬其妻便回。
馬超從之,還令人一路護送。
楊阜只是感謝,於是便就啟程,之後過歷城,來見撫彝將軍姜敘。
那姜敘與楊阜是姑表兄弟,敘之母是阜之姑,時年已八十二。
當日,楊阜入姜敘內宅,拜見其姑,哭告道:“阜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愧無面目見姑。馬超叛君,妄殺郡守,一州士民,無不恨之。今吾兄坐據歷城,竟無討賊之心,此豈人臣之理乎?”言罷,淚流出血。
敘母聞言,喚姜敘入,責之道:“韋使君遇害,亦爾之罪也”,又對楊阜道:“汝既降人,且食其祿,何故又興心討之?”
楊阜道:“吾從賊者,yù留殘生,與主報冤也。”
姜敘擔心道:“馬超英勇,急難圖之。”
不想楊阜卻設計冷笑道:“有勇無謀,易圖也。吾已暗約下樑寬、趙衢。兄若肯興兵,二人必為內應。”
敘母道:“汝不早圖,更待何時,誰不有死,死於忠義,死得其所也。勿以我為念。汝若不聽義山之言,吾當先死,以絕汝念。”
姜敘聞言,面有愧sè,不再遲疑,便乃與統兵校尉尹奉、趙昂商議。
趙昂卻是一面難sè,只是長嘆短噓。
姜敘見狀,心中疑huò,便就關切道:“兄出了何事,何故如此?”
趙昂不答,卻是長嘆。
姜敘急道:“大事當前,如此作態豈不是要急煞我等?”
趙昂聞言,這才言道:“只因小兒xìng命,故而不敢答應……”
第八十二章:楊阜儒生似戰神,馬超悍勇卻畏死
∷書哈小說罓:小說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