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1/4 頁)
這完全是因為大明朝廷的執行力已經被官僚集團掌控,萬曆年派出去收稅的礦監居然被江南士子圍攻,最後以東林黨為首的官吏眾口一詞:朝廷不得與民爭利。
大明億萬升斗小民被東林黨代表了,於是乎,大明財政漸漸地促襟見肘。
魏忠賢上臺態度強硬,他是混混出身,自然不擇手段,終於把腆著臉代表升斗小民的東林黨幹翻了。
年紀輕輕的崇禎以為東林黨人真的大部分是君子,相信重用他們會垂拱而治。
魏忠賢名為閹黨實為帝黨,最悲催的情況出現了,皇帝居然對著自己的陣營舉起屠刀。
五年過去了,老是上當受騙的崇禎幡然醒悟,再也不信任東林黨人,可惜他身邊已經沒有能夠力挽狂瀾的得力干將,國事每況愈下。
第二天早朝,很明顯睡眠不好的崇禎皇帝頂著黑眼圈跟袞袞諸公朝議。
救援失敗難道就坐視大淩河被困的萬餘遼東精兵被後金軍消滅,如果朝廷放棄救援以後還會有兵將敢於堅守關外城池嗎?
朝會上,文武百官唉聲嘆氣,人人都懂必須救援大淩河,人人都不知如何才能救援。
兵將從哪裡調?人少了勢必重蹈覆轍,可是要有超過上一次救援的人馬談何容易,況且聽說了長山之戰的損失,明軍將領大部分都噤若寒蟬,兵丁們都畏懼建奴如虎。
朝廷強求這些將領出兵大淩河,恐怕他們帶著兵丁走到半路就有可能潰散。
國情如此,袞袞諸公沒有良策,但是他們會轉移視線。
第五百一十三章:吳橋兵變
一份份彈劾奏疏呈上,眾口一詞彈劾孫承宗人老昏聵殤師失地。
老孫頭也確實難逃其咎,再次下課了,回高陽閒居。
就在朝廷議論援兵之時,山東也來了六百里加急,東江鎮舊將孔有德、李九成反了,攻擊州縣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東江鎮舊部的反叛是有原因的,毛文龍在東江鎮深得人心,袁崇煥矯詔冤殺毛文龍,事後沒過多久,袁崇煥也鋃鐺入獄。
經過三司會審後,被下獄半年的袁崇煥與崇禎四年八月在菜市口凌遲處死,那一天京師軍民燃放鞭炮慶賀,太多人爭食袁崇煥之肉。
然而崇禎皇帝太不懂政治,他居然礙於自己的面子沒有給毛文龍平反昭雪。因為他曾經下旨認可袁崇煥擅殺島帥的事實,並且奪了毛文龍的世蔭。
袁崇煥伏誅,而毛文龍未能昭雪,東江兵人人心懷怨恨。
老實人孫元化又不懂政治,他以為遼人守遼土計劃可行,接納了許多東江鎮舊部,有孔有德、耿仲明、還有李九成、李應元父子等等。
然而事與願違,來到登州的東江兵與山東兵素不和,登州百姓也對他們另眼相看,東江兵每天都在承受山東人的白眼。
孫元化乃是士大夫,從來不瞭解群眾,他根本不知道來到登萊當差的前東江鎮兵將心裡積怨許久,根本不願意替朝廷打仗。
朝廷下達出兵救援大淩河的聖旨,孫元化無條件服從,立刻派出他認為比較有戰鬥力的孔有德部騎兵一千五百人馬。
孔有德得到去遼東救援大淩河的命令後推三阻四,原定渡海登陸被這些兵痞以遼東海岸線已經封凍為由,出海轉了十幾天又溜溜達達回來了。
孫元化見無法走海路,朝廷又催促甚急,他居然委派孔有德再次帶著騎兵千里迢迢走陸路救援大淩河。
不情不願帶著一千餘騎兵援遼的孔有德走陸路抵達吳橋時,因遇雨雪,部隊給養不足,一路上偷雞摸狗當然屢見不鮮。
孔有德部軍紀敗壞,當然與山東人屢有摩擦,吳橋人皆閉門罷市。東江兵更加得不到糧草,怨恨逐漸變成了仇恨。
導火索是因為有個東江兵強取山東望族王象春家僕一隻雞,這位王象春可是東林黨干將,歷任大理寺評事,兵部、工部員外郎,擢至吏部郎中,《東林點將錄》內稱“浪裡白條”。
他家的雞當然是戰鬥雞,也是由於王家人平時跋扈慣了,幾個家丁居然逼著孔有德逮拿那個偷雞的東江兵“穿箭遊營”。
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群情激奮的東江兵一擁而上把得理不饒人的幾個飛揚跋扈的王家家丁活活打死。
吃了如此大虧還得了?王象春根本不在老家,他的一個兒子留在老家主事,這小子也是個作死的主,根本沒有意識到人家手裡有刀把子呢。
王家公子不肯罷休,逼著已經漸漸地無法有效控制麾下的孔有德查明真相,找出行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