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毛澤東在自己比較喜歡的文章中引用《論語》中的這個典故,表明了他對孔夫子“每事問”精神的賞識和推崇。正是時時處處“每事問”,注重調查研究工作,毛澤東成為革命隊伍中第一流的“中國通”。
3。奉勸蔣介石“言必信,行必果”
1936年12月12日,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西安臨潼實行“兵諫”,扣押了蔣介石,逼迫他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第二章 毛澤東與四書五經(7)
“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堅決支援張、楊的抗日愛國行動,主張在團結抗日的基礎上和平解決這次事變,派出了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人去西安與國民黨談判。
12月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張、楊提出的八項抗日主張。
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在臨上飛機前,蔣介石還向張、楊作了停止內戰、改組政府、改變外交政策、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等六項保證。但飛機一離開西安,蔣介石便翻了臉。
12月26日,安然回到南京的蔣介石即授意陳布雷寫了所謂《對張楊的訓詞》,掩蓋西安事變的事實真相,並將陪他回南京的張學良軟禁;隨後又對東北軍和西北軍進行分化和調離,不久又囚禁了楊虎城將軍。
1936年12月28日,毛澤東針對蔣介石的《對張楊的訓詞》,發表了《關於蔣介石宣告的宣告》。毛澤東從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局出發,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態度,誠懇地勸告蔣介石認清形勢,改正以往的錯誤,為國家民族利益考慮,與中國共產黨攜手抗戰。
在這篇義正辭嚴的宣告中,毛澤東說:
蔣氏已因接受西安條件而恢復自由了。今後的問題是蔣氏是否不打折扣地實行他自己“言必信,行必果”的諾言,將全部救亡條件切實兌現。全國人民將不容許蔣氏再有任何遊移和打折扣的餘地。蔣氏如欲在抗日問題上徘徊,推遲其諾言的實踐,則全國人民的革命浪潮勢將席捲蔣氏以去。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蔣氏及其一派必須深切注意。
這段話中,直接引用《論語》的兩處:
一處是“言必信,行必果”,此語出自《論語·子路》。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曰:“言必行,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子路向孔子問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士”,孔子列舉了“士”的一些特徵,其中有一條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即說話一定講信用,行動一定有結果。
另一處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此語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 ■ ,小車無 ■ ,其何以行之哉?”
古代的大車用牛拉,小車用馬拉。無論大車小車,車轅前面都是用來駕牲口的橫木。橫木兩端和車轅上鑿有小孔。用包有鐵皮的木銷釘插入圓孔,這樣就將橫木和車轅連線起來。大車的車銷釘叫“■”,小車的車銷釘叫“■”,沒有這兩個東西,就無法將牛和馬套起來,車子自然不會前行。這樣,孔子的這句話就很容易理解:做人不講信用,我不知道那怎麼可以。這好比大車、小車沒有車銷釘一樣,沒有車銷釘車子怎麼會被牲口拉著行走呢?
毛澤東順手拈來,恰切地引用《論語》中這兩句廣為人知的名言,對蔣介石及國民黨政府曉以利害,督促蔣氏認清敵友,認真履行自己的諾言,將全部抗日救亡條件不折不扣地予以兌現。否則,如果言而無信,失信於全國民眾,那麼全國人民的革命浪潮必會將蔣介石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中。因為在禍急寇深、危及中華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假抗日,真*”者無疑是歷史的罪人,必將被歷史的大浪所淘汰!
4。己所不欲,要施於人
1943年4月份,抗日戰爭處於相持階段。身為*華北局書記、八路軍副總指揮的彭德懷,在一次關於*教育的談話中說,為了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內各階級、各黨派應儘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章 毛澤東與四書五經(8)
毛澤東看到這篇談話後,認為這一提法不妥。他在給彭德懷的信中說:
又如在政治上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口號是不適當的,現在的任務是用戰爭及其他政治手段打倒敵人,現在的社會基礎是商品經濟,這二者都是所謂己所不欲,要施於人。只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