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最好的神話具有“永久的魅力”(*),但神話並不是根據具體的矛盾之一定的條件而構成的,所以它們並不是現實之科學的反映。①
毛澤東在這裡用“千變萬化”形容神話故事的豐富多彩和它們紛繁複雜的變化。
“杞人憂天”典出《列子·天瑞》: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即杞國有一個人,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無寄身之地,竟愁得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
唐代李白《梁甫吟》中運用了這一典故,有“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的詩句。意思是,唐玄宗看不見他的一片赤誠之心,使他在政治上遭到排擠,但他還像杞國人怕天塌下來一樣,關心著國事。後人用“杞人憂天”比喻那種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毛澤東曾在一次講話中說:
我們有些同志,就有那麼一些怕,又怕房子塌下來,又怕天塌下來。從古以來,只有“杞人憂天”,就是那個河南人怕天塌下來。除了他以外,從來就沒有人怕天塌下來的。②
毛澤東借用“杞人憂天”一語說明,群眾的絕大多數是擁護黨的。怕群眾是沒有道理的,擔心天下大亂,就像“杞人憂天”一樣是沒有根據的。 。。
第四章 毛澤東智品諸子(19)
毛澤東與《淮南子》
博覽古籍的毛澤東顯然是讀過屬於“諸子百家”的“雜家”的《淮南子》的。因為《毛澤東選集》中,“急風暴雨”、“削足適履”、“謹小慎微”等成語就出自《淮南子》。
《淮南子》是諸子百家中雜家的代表作。那麼,什麼是“雜家”呢?
有系統、有宗旨、成專門學術的,可稱之為“家”。所謂“雜家”,就是雜採諸家之言而成。
《漢書·藝文志》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曰:“內篇論道,外篇雜說。”
《漢書·淮南王安傳》雲:“淮南王安為人好書,鼓琴。……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亦二十餘萬言。”
現存的《淮南子》即內書二十一篇,其他均已佚去。高誘為之注,他以為此書原名《鴻烈》,“鴻,大也;烈,明也;以為大明道之言也”。
這部書是在中國統一的時候著的,但淮南王劉安及其左右,以為各家都有所長,不可專宗一家。因之此書兼有各家之長,而以道家思想為主。
在《湖南農*動考察報告》中,毛澤東寫道:
這個攻擊的形勢,簡直是急風暴雨,順之者存,違之者滅。其結果,把幾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權,打得個落花流水。①
“急風暴雨”一語又寫作“疾風暴雨”,引自《淮南子·兵略訓》。原文是:
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為變者也。
意思是:怎樣才是隱蔽的天氣呢?非常寒冷、特別炎熱,急促的風和暴烈的雨,大霧茫茫、陰霾昏暗,利用這些天候去機動靈活地發起攻擊。
這裡講的是古代用兵作戰的計謀,實際上是一種戰術原則。在今天看來,也還有它的實用價值。其中“疾風暴雨”一語,本來是指自然界急促而暴烈的風雨,後來卻常常被用來比喻階級鬥爭或激烈的戰鬥。
毛澤東用“急風暴雨”,是論述農民和地主的階級鬥爭之猛烈。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毛澤東再一次引用了“急風暴雨”一語,用它來形容紅軍第三次反“圍剿”的威武壯觀。
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說:
有一種人的意見是不對的,我們早已批駁了這種意見了;他們說:只要研究一般戰爭的規律就得了,具體地說,只要照著反動的中國政府或反動的中國軍事學校出版的那些軍事條令去做就得了。他們不知道:這些條令僅僅是一般戰爭的規律,並且全是抄了外國的,如果我們一模一樣地照抄來用,絲毫也不變更其形式和內容,就一定是削足適履,要打敗仗。②
“削足適履”一語,引自《淮南子·說林訓》。原文是:
人莫欲學御龍,而皆欲學御馬;莫欲學治鬼,而欲學治人,急所用也。解門以為薪,塞井以為臼,人之從事或時相似。水火相憎,■在其間,五味以和;骨肉相愛,讒賊間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意思是:人們不想學騎龍,可是都想學騎馬;不想學治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