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頁)
手。”
方縣丞掃了一眼李師爺,心裡雖然不那麼樂意,可只要不是汪孚林親自緊盯著自己,他就要燒高香了。於是,他立刻對李師爺的仗義幫忙表示熱情歡迎。等汪孚林盤桓了片刻,客氣有禮地告退離去,他留著李師爺又說了幾句話,一再請他回頭審案的時候搬張椅子坐在大堂角門那邊的屏風後頭聽,等人走了,他隨手拿出帕子擦了下腦袋,這才發現上頭油膩膩的,顯然是剛剛給嚇得不輕。
汪孚林從前還只是疑似有汪道昆這個靠山,現在這疑似兩個字都可以直接拿掉了,他一個監生,這種神仙打架的關鍵時刻最好躲遠點?可這一次葉縣尊病了,難不成他也應該去病一病,正好給馮師爺把位子騰出來?
方縣丞苦惱地思量是否也裝個病,而當汪孚林回到家裡,自己親自寫帖子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把金寶留在了葉縣尊那兒,這是一件多不靠譜的事——因為這意味著他得親自寫幾十份給歙縣各方頭面人物的邀約帖子!儘管經過上一次府衙群英會,他已經多少對那些鄉宦有了認識,但這一次卻還得邀約上如程老爺這樣有功名卻最終行商的富紳,所以,他思來想去,乾脆把在自家吃閒飯的程乃軒給拉上了。
道試吊榜尾的這對難兄難弟,足足忙碌到半夜三更,終於才寫完了二十餘份帖子。
至於誰去送,兩人你眼望我眼,最終程乃軒在汪孚林的逼視下,垂頭喪氣認輸:“吃人的嘴短,住人的腿短,我去就我去!”
汪孚林本來還想說,許翰林家的未來乘龍快婿,當然比我這小秀才有說服力,既然程乃軒鬆口,他也就不再祭出這一招損人損己的大殺器了。
先是對程乃軒說了說明暗兩手,他就笑眯眯地岔開話題說:“對了,你家那管事收來的小胡桃不是已經好幾車了?讓他找兩個炒瓜子手藝最好的師傅,記住要老實本分話少的,然後開始炮製東西,一種是不加鹽,旺火炒到自然開殼,一種是加鹽的,一遍炒過之後,浸過細鹽粗鹽炮製的鹽水,然後再炒。回頭我把比例配方抄給你。”
他從前還聽人說,朱元璋起兵的時候,曾經用小胡桃做過軍糧,真正到了這年代打探之後,才知道那純粹扯淡。那些樹生長在山間,頂多就是時不時有窮苦人摘點來自個家墊巴墊巴,根本就沒形成像瓜子一樣盛行的風潮。而歙縣的小胡桃,長得很多很好,在喜愛堅果,前世小時候生長在鄉間,自家摘了小胡桃炒制的他看來,好東西爛在地裡就是暴殄天物,應該落肚為安才行!
至於程乃軒看他如同看吃貨的眼神,他直接就忽略不計了!(未完待續……)
第一五六章 歙縣名流大會(第三更)
如果只是從前的汪孚林這個小字輩發帖子,一二十人當中能夠來一巴掌之數,都已經是很難得了。可汪道昆臨行之前不止對一個人放話說,松明山汪氏的外務,全都交給了汪孚林這個族侄小秀才打理,旁人不得不好好揣摩那位鄖陽巡撫的心思。畢竟,汪道昆正妻只生了一個女兒,兩個庶子還小,遠遠不到獨當一面的地步,整個歙縣甚至於徽州府,神童也許一抓一大把,但拳打腳踢能夠闖出個災星名號的妖孽,卻只有汪孚林一個。
至於程乃軒,衝著他是程老爺獨子,許翰林女婿的名頭,又親自來送帖子,四鄉八里幾乎跑斷了腿,是個人都得給幾分薄面,就連一直自詡為歙縣鄉宦第一家的汪尚寧也要掂量掂量程家的分量。再加上這次提請商議的又是南溪南鄉民賣糧砸了休寧米行,涉及到夏稅的事,汪尚寧就更加不能呆在家裡了。
於是,這位年紀已經不小,後繼乏人,復出希望已經幾乎斷送,卻依舊功利心很重的汪老太爺,在接到帖子的當天,他就坐滑竿趕到了住在府城的弟弟汪尚宣家。竦川汪氏現在因為他而顯赫騰達,可從前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世家,汪尚寧出身匠籍,父祖兩代號稱耕讀,不曾出仕,靠的是繼父程嗣勳方才能夠有今天,所以當到高官後,給繼父也討來了行人司司副的名頭。
到了汪尚寧這一輩,總共兄弟三個,可二弟好歹還中了舉人。做過幾任小官。可三弟汪尚宣就只得一個監生。下一輩的所有子侄到現在都沒考出一個舉人來,這也成了他一樁心病。
正因為如此,他才這麼不遺餘力希望復出,又或者能夠把外甥拱上去,好好提攜一把子侄,這才借用夏稅絲絹一事坑汪道昆,誰曾想汪道昆輕輕巧巧起復去當鄖陽巡撫,他這裡卻還要面對焦頭爛額的飛派白糧!
可是。為了飛派白糧一事,寢食難安好些天,消瘦了不少的汪老太爺,此時此刻卻不禁惡狠狠地瞪著讀書無成,自己卻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