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第2/3 頁)
但是2Vc,就要考慮公眾形象了。如果股民覺得這家公司獨-裁專制,看不懂,不信任。那麼券商也會預測股民有這種不信任傾向,從而也不願意在競價承銷的時候出高價。
很多公司之所以注意公眾形象,為的就是圖個上市,或者已經上市了。
所以,哪怕馮見雄剛才提出的人力資源獎懲草案,對於阿狸巴巴在多變的競爭形勢下實際效率是有好處的,但只要落下“賞罰不明、管理混亂”的社會公眾印象,那也是不行的。
蔡重信其實已經比較贊同馮見雄的做法了,他和堅決反對的魏哲立場還是不同的。他唯一要馮見雄解決的,就是這個社會公眾形象。
馬風期待地看著馮見雄,試圖看他能不能再創造奇蹟。
魏哲則是嘲諷地看著馮見雄,希望他出洋相。
這和這些高管的出身、履歷是分不開的。每種經歷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三觀。
魏哲是從成熟行業的國際巨頭百安居的高管空降過來阿狸的,他的骨子裡相信的就是“賞罰分明”的成熟產業KpI制度。
馮見雄的話,在他看來太離經叛道,完全不能接受。
而歷史上,魏哲之所以被阿狸挖來,顯然就是馬風為了港股市場的這次IpO——魏哲被挖來之後,06年先是做執行副總裁,後來情況熟悉得差不多了,第二年馬風把總裁的位置也讓給了他,馬風自己只保留董事局主席的身份。(相當於把總經理讓給魏哲做,自己只作董事長)
而魏哲在阿狸風光到了2011年,最後還是隨著阿狸系的又一次股市佈局洗牌,而被馬風卸磨殺驢黯然出局——魏哲卸任的時間,顯然和阿狸醞釀從港股退市、去納斯達克重IpO的時間線完全吻合。
換句話說,馬風把魏哲拉來,圖的就是這種成熟老派行業國際巨頭高管出身的人,在港股市場上比較受歡迎。
因為港股市場對公司穩健度的判斷因素就是這麼古板、這麼簡單粗暴。(馬風這種做英語老師出身的江湖草莽型創始人,如果繼續擔任cEO的話,會影響港燦對阿狸價值的評估,因為港燦股民不信任草根cEO)。
所以,一旦哪天阿狸巴巴不需要在港股市場混了,魏哲對馬風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站在五年、十年的長遠考慮的話,只要馮見雄的策劃案對了馬風的胃口、合了馬風的三觀,馬風骨子裡還是願意支援馮見雄的。
前提是目前這幾年裡,必須給魏哲一個合理的解釋,不能因為聽信馮見雄,而在魏哲的利用價值被榨乾之前,就得罪魏哲。
……
“蔡總,我覺得你提出的問題,我的補充方案裡其實有提到。”
在眾人的期待和壓力中,馮見雄頂住了質疑,侃侃而談。
“如果僅僅是為了防止‘因為賞罰不明而讓公眾覺得企業管理不規範、損害在股民心中的公司形象’,那麼,我們可以對前述的‘要人治不要法治’績效激勵案做出微調。
具體的辦法,是披上一層‘法治’的外衣,但同時規避掉法治的‘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改為‘從新兼從輕’——賞,可以溯及既往,而罰,不可以溯及既往。
我相信,普通的股民和社會輿論,對於法治的核心理念不會了解得這麼深刻的。那些喜歡鑽空子貪小便宜的僱員,其實也沒幾個真正懂法治化管理公司的真髓。這樣的掩護,已經足夠用了。”
“賞溯及既往,罰不溯及既往?能說具體一點麼?”馬風和蔡重信異口同聲地問了這個問題。
事實上與會的其他聽證高管,也對這種說法很感興趣。
因為馮見雄提供的,是一種顯然超出06年網際網路公司架構的新穎管理理念——是一種多年後巨頭們被不斷變化創新的商業模式折磨到不要不要的之後,用血淚總結出來的。
擱15年後,這些都沒啥新鮮的,但放在2006年,卻足夠讓人開眼。
“很簡單——比如,我用陳天喬的盛達公司舉例好了。假如今天盛達要整改他們的文學網站,不光賣訂閱,還賣Ip。然後在運營人員的精心運作下,某些作品的盜BAN點選量非常高,百度搜尋熱度指數非常高,形成了一定的Ip價值。
而在公司此前訂立的KpI考核獎懲中,並沒有對一本作品的百度熱搜指數進行評價,也就是說不會因為這個指標做得好而給相應的運營、編記人員加獎金。
這時候,老闆可以動用特權,法外開恩給這種‘百度熱搜指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