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對噴的力量一無所知(第2/2 頁)
的漢堡和第三名的慕尼黑這些原西德城市都只有100多萬人。
而鄰國法國的巴黎大都會圈有2000萬人口、英國的倫敦也有800多萬人口,但那些國家的人均土地反而都比德國更加地廣人稀。同為歐洲兩大金融心臟,對應倫敦的800萬人,法蘭克福只有50多萬。
那麼,德國人是如何透過規劃解決‘讓每個小城市和區塊的人安心住在自己所在的城鎮、區塊、別無謂地到處跑造成不必要的擁堵’的呢?其實很簡單,德國人的物業稅收統籌級別比米國人要高至少一級。
如前所說,在米國,如今房地產稅/物業稅的徵收級別已經下放到了縣以下,甚至僅僅是市政府在收。這就面臨一個大問題,即大範圍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投資,米國很多跨區道路都很老舊。
因為市政府收的物業稅,是不能用於建設跨市的道路的,不然本市——在洛杉磯問題上,就是具體到某個‘衛星城’——的居民就會不高興,就會投票決定本市不要市政府。
(注:在米國,人民是可以不納一部分稅、不要本級市政府的,但是那樣就由縣直接管理,很多市級的公共行政服務也就沒了,有些區劃不明的地方就歸州直接管了。只是這樣做很容易治安差的時候不能及時喊到警察。州和縣政府是不能不要的。)
所以,洛杉磯缺乏高度統籌的繞城高架、高速公路。所有城市道路不能為快速穿城通行車輛和短途車輛分出足夠的道路各行其道、長途車也只能在無數紅綠燈和低限速下行駛,安能不堵?
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或者說要不要解決,得看加州人民,洛杉磯人民自己的選擇。他們不願意提高物業稅統籌級別,對於‘我交的房產稅只能用於建設我這個社群,連超出社群一步的地方都不能用’的人來說,他們用自己的自由,自己選擇了堵!
施瓦辛格州長上臺後,其實已經給過人民選擇機會了,發動過為了改善洛杉磯基礎設施而提升物業稅統籌級別的議案,但是當地人自己沒投過!”
馮見雄洋洋灑灑,口下千言,把陳文倩的陰招舉輕若重地懟了回去。
雖然耗時有點久,但偏偏按照比賽規則,評委嘉賓提問環節,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只要不跑題,想回答多久都可以。
馮見雄答完,就從其他四個評委眼中,看到了充分的震驚。
“這傢伙真是一個毫無執政經驗的法學在校生麼?怎麼感覺至少是個能和州長市長就具體行政方略問題談笑風生的政府高階智庫、或者宣傳部門喉舌呢?”
“連灣灣前宣傳部長都噴不過一個在校生?苦心準備的刁鑽‘議會質詢專用問題’,都被回答了過去?那這人要是在灣灣,GM檔的LZ就該請他去議會當發言人啊!”
陳文倩按說只有一問的機會,不能再開口。可是她忍不住,用追問的方式勉強拉下臉皮強行問:“這位同學!你是把忍受堵車,說成是人民扞衛自己對自己納稅使用權的必要代價麼?這是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客該有的態度麼?!”
“我沒這麼說,我只是說這是他們的選擇之一。事實上普天之下的政治家,用行政調控治理堵車的有效方法多了去了,我只是想強調,前加州官員做不好,不代表別人也做不好。
如果你覺得不滿意,我可以再退一步換一個例子——相信你認識剛競選的溫哥華市長羅品新。他競選時的綱領就是轉移接受一部分洛杉磯的外流產業,主要就是複製承接好萊塢的業務。
羅市長也面臨溫哥華越來越嚴重的堵車問題,但是他用純經濟調控的手段,把這個問題緩解了。比如把物業稅用來投資補償公共腳踏車。
又比如,著重引入某些族裔的外來人口,改變市中心人口對房地產價值評估的趨勢,從而引起市中心房價和高層建築房價的暴漲。
然後用物業稅的相應增長逼離市中心扎堆生活的窮人、也促成核心市區更多高層建築的規劃,增加城市立體度、增加穿城高架的建設……
事實上,據我所知,施瓦辛格州長和洛杉磯當地官員近年來也有學習這套先進經驗的想法,並且引入了幾個華夏的大房地產商討論整體重新規劃,可能只是陳女士你孤陋寡聞,沒聽說過罷了……”
馮見雄又是一通引經據典,談笑風生,把解決方案說得天花亂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