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3/4 頁)
津,途不旋軫;三流開源,於焉同泯。
【宋傅亮《文殊師利菩薩贊》】在昔龍種,今也童真;業化遊方,罔識厥津。高會維那,研微盡神;發揮幽賾,導達無人。
【又《彌勒菩薩贊》】時無並後,道不二司;龍潛兜率,按轡侯時,翳翳長夜,懷而慕思;思樂朗旦,屬想靈期。
○僧第七
§敘事
《增一阿含經》曰: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為沙門,皆稱釋種。尊勝經名為苾芻,諸經名為比丘。《漢明帝內傳》曰:摩騰竺法蘭,漢地僧之始也。《高僧傳》曰:僧含,吳地僧之始也。《長阿含經》曰:凡沙門衣缽隨身,譬如飛鳥。《四十二章經》曰:僧行道如牛負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增一阿含經》曰:沙門皆草蓐為床。《四分律》曰:沙門以世俗法教白衣。《正法念經》曰:沙門不得近一切捕鳥人,戲論人外道人長。《阿含經》又曰:不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
§事對
【六法 五門】《成實論》曰:如說比丘成就六法,能以口風吹散雪山。《高僧傳》曰:僧督得禪法要,遂精練五門。
【拘鄰 平叔】《增一阿含經》曰:將養聖眾,不失威儀,即阿若拘鄰比丘。《高僧傳》曰:廬山隱士劉遺民見僧肇。《般若無智論》曰:不意方今,復有平叔。
【離日 彌天】《增一阿含經》曰:坐禪入定,心不錯亂,即離日比丘。《高僧傳》曰:羽鑿齒嘗詣道安曰:“四海習鑿齒。”答曰:“彌天釋道安。”
【鵬耆 鷹俊】《增一阿含經》曰:言論辨了而無凝滯,又能造偈;誦嘆如來德,即謂鵬耆舍比丘。《高僧傳》曰:支遁常養一鷹,人問之何以,答曰:“賞其神俊。”
【松柏 梧桐】《高僧傳》曰:姚興問司徒姚嵩:“僧睿如何?”答曰:“實鄴衛之松柏。”又曰:惠紹將於東石室自焚,臨終謂同學曰:“吾燒身處當生梧桐。”其後三日果生焉。
【三輩 四道】《無為經》曰:沙門有三:坐禪為上輩,誦經為中輩,助眾為下輩。《請僧福田經》曰:聖僧四:道果僧,菩薩僧,佛應化僧,聖應化僧。
【花氏城 杯度缽】《法藏傳》曰:馬鳴比丘,於花氏城中,與五百王子同時悟道。《高僧傳》曰:朱靈期使高麗還,值風飄至一洲,見一寺有石人。靈期竭誠懺悔,乃為真人,因以缽與杯度。度得缽,直入雲。還接之,雲:“我不見此缽,乃四千年矣。”
【仙人星 咒龍雨】《高僧傳》曰:道開從西來,日行七百里。太史奏石虎雲:有仙人星見,當有高士入境。又曰:沙公,苻堅時旱,咒龍下缽中,天即大雨。
§詩
【隋江總《經始興廣果寺題愷法師山房詩》】息舟侯香阜,悵別在寒林;竹近交枝亂,山長絕逕深。輕飛入定影,落照有疏陰;不見投雲狀,空留折桂心。
§詔
【後魏孝文帝《立僧尼制詔》】門下,凝覺澄衝,事超俗外,揣摸莞賾,理寄忘言。然非言何以釋教?非俗何能表真?是三藏舒風,必資戒典;六度摛化,固憑屍波。自象教東流,千齡以半,秦漢俗革,禁制彌密。故前代英人,隨宜興引,時輕昌重,以闡玄奧。先朝之日,嘗為僧禁,小有未詳,宜其修立。近見沙門統僧顯等,自雲欲更一刊定。朕聊以淺識,共詳正曲,事起忩々,觸未詳究。且可設法一時,粗救俗習;須玄白一同,更厘厥喪。
【宋孝武帝《沙汰沙門詔》】門下,佛法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專成逋藪。加頃奸心頻發,兇狀屢聞,欺道亂俗,人神交忿。可付所在與寺耆長,精加沙汰,後違犯嚴其誅坐。主者詳其條格,速施行。
○寺第八
§敘事
《文殊師利菩薩經》曰: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國伽耶山寺。《增一阿含經》曰:波斯匿等五王白世尊,此僧伽戶水側,福妙最是神地。欲造寺,世尊曰:“汝等五王,此處造寺,長夜受福。”世尊即申右手,從地中出迦夜如來而告曰:“欲作神寺,當依此法。”《佛遊天竺本記》曰:達親國有迦葉佛伽藍,穿大石山作之。有五重:最下為雁形,第二層作師子形,第三層作馬形,第四層作牛形,第五層作鴿形。名為“波羅越”。(“波史越”蓋彼國名鴿。)《譬喻經》曰:阿育王起千八百寺。《高僧傳》曰:漢明帝於城門外立精舍,以處摩騰焉,即白馬寺是也。名白馬者,相傳雲天竺國有伽藍名招提,其處大富,有惡國王利於財,將毀之。有一白馬繞塔悲鳴,即停毀。自後改招提為白馬。諸處多取此名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