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頁)
壇、戲臺之類,“以展臣子祝嘏之誠,而玉輅經過,亦可仰承聖母歡心。”各省督撫自然競相貢獻,爭奇鬥豔。
城外自萬壽山至西直門,城內自西直門至皇宮西華門,沿路十餘里遍設萬壽綵棚、戲臺、燈綵樓閣之類。城內道路兩旁房屋均被遮擋不見。廣東省搭設的“翡翠亭”,寬約兩、三丈,亭瓦全用孔雀尾翎毛,不下萬眼。湖北省搭建“黃鶴樓”,重簷三層,用玻璃作牆壁,高七、八尺。浙江省獻“出湖鏡”,在廣榭中用大圓鏡嵌入藻井,小鏡數萬堆砌四旁,構成鏡壁。人入其中,即可照影千百。各省搭設的祝壽棚,互競豪侈,剪綵為花,鋪錦為屋。每數十步,設一戲臺。南北戲曲及四方樂舞,在臺上演出祝壽。
不僅在京王公大臣及各省督撫各自搭設華侈的壇臺,博取“聖母歡心”。在京及各省非現任職官的在籍人員,也有一百八十五員設立經壇慶祝,因而獲得晉級和賞給職銜的“恩施”。11月初,西直門一路祝壽綵棚就已鋪設,並特派步兵晝夜看守。大約自初十起,即開始樂舞慶祝。許居民觀賞,以示“普天同慶”。史學家趙翼當時正在京師,說他曾到長街遊覽兩次,“如入蓬萊仙島,在瓊樓玉宇中聽霓裳曲、觀羽衣舞”,“此等勝會,千百年不可一遇。”
不僅各省督撫以下的各級官員,都來京祝壽,地方紳民也相繼來京,因人數過多而被制止。但直隸和湖廣的老民老婦,因起程較早而陸續到京,受到恩賞。皇太后啟鑾回宮之日,在京文武官員、大臣命婦、八旗男婦、京師士女及各省來京官民,都端服盛妝,跪伏在道路兩旁,為太后祝嘏。22日,乾隆帝為皇太后加上徽號,舉行慶典。25日,舉行祝壽大典,乾隆帝親制《慈聖萬壽九如頌》九章,書在屏風上進獻。隨後頒詔天下,說:“盛典特隆,洪恩用溥”,王妃、公主、滿漢大臣命婦、外藩王妃以下,俱加恩賜。在京滿漢文武大小官員,俱晉一級。內外官員,俱加封贈。太監,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兵丁,均給賞銀。
乾隆帝喜歡熱鬧,愛講排場。他75歲的時候,為了慶賀生日,在皇宮裡舉行了一次“千叟宴”,把全國上至王公大臣,下到普通百姓的老年男人,都請了來,有四五千人。這些老翁都在六七十歲以上,最老的“壽星”已經一百四十一歲。乾隆帝見了這好幾千個白鬍子老頭兒,十分歡喜,當場作詩,對對兒,擺下盛大宴席招待大家。真有“太平盛世”的樣子。
乾隆帝特別喜歡遊山玩水。他曾經六次到江南,每次都要花掉大量銀子。從前康熙帝也好幾次到江南,可都是為了瞭解地方情況或治理河道,而且也比較儉樸。乾隆帝和他爺爺的作風就大不一樣了。
那時候,交通不便利。乾隆帝下江南的時候,都是坐船去。他的龍船順著大運河由北往南,運河兩岸的地方官都要迎來送往,象過節日一樣。岸上都搭了戲臺和綵棚,由藝人們唱戲彈曲,河邊上還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綵船。
再看皇帝的龍船,更是豪華無比。龍船後面有大大小小的隨行船,足有一千多隻。龍船一開過來,河中和岸上都鼓樂喧天,彈唱歌舞,好不熱鬧!乾隆帝坐在船上,看著兩岸的景象,非常得意。
龍船在運河中行走,要靠人在岸上拉縴。每個人的脊背上被纖繩勒出一道道血印,再加上烈日的暴曬、汗水的浸泡,疼痛難忍。拉龍船的都是身強力壯的青壯年男子。他們身背大繩,在岸上一步一步地艱難地走著,全身流著汗水。這麼些船,這麼長的路程,要動用多少人來拉縴啊!
到了江南,他如何吃喝玩樂就更別提了。地方官要專為皇帝建造行宮、花園,用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老百姓可不滿意啦!
有一次,有一個官員從江南辦事回京,見到乾隆帝。乾隆帝問他江南的情況。這個官員大著膽子說:“皇上上次南巡以後,江南百姓被搜刮錢財,生活很苦,都有怨言。”
乾隆帝一聽,火冒三丈,大聲叫起來:“你好大膽!誰的生活苦?哪個有怨言?你說出來!”然而,乾隆帝的這一行為遭到人民的厭惡,是他本人改變不了的。後來,“乾隆下江南”這句話的含義,差不多成了大肆揮霍浪費,攪亂百姓的代名詞。
文治武功
乾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擅長書畫,兼長詩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詩人和學者。他不僅精通新滿文,而且熟知老滿文;不僅對漢語漢文十分精通,還懂蒙、藏、維等多種語言文字。
乾隆喜愛書法,造詣精深。他長期痴於書法,至老不倦。自內廷到御苑,從塞北到江南,園林勝景,名山古蹟,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