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4/4 頁)
兩院院士、科學家。。。
這時,只聽段芊合不經意的提了一句:
“這圖書館太古老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聽老師說,學校可能在不久後會有擴建的計劃。”
珙桐聽在了心裡。
一行人繼續走。
一座外表採用西方古典形式,館前有陶立克式花崗岩柱廊的建築前。
“這是學校的西體育館,亦是早期‘四大建築’之一,位於校園西北部,由墨菲設計,泰來洋行施工。”
一座座西式建築後,芊合帶著大家來到了座中式古庭院前。
那庭院的門是非常傳統的垂花門,門前有前兩隻白色石獅。
“這是古月堂。”
芊合道。
步入院內,院內寧靜幽雅,這一方小院是東方的美學。
“朱自清先生曾在這校園內住過。”
再走。
又一座古老中式古老庭院。
庭院裡有曲廊縈迴、雕甍繡檻之景,又有水磨磚牆、清瓦花堵之姿。
朱欄畫棟內,一座座獨立的小套院相互勾連,水杉、石榴、海棠、櫻花、松柏等一干花草林木欣欣向榮,禽鳥穿梭其間,相映成趣。。。
“這裡是工字廳,又叫工字殿,以其前、後兩大殿中間以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工’字得名。”
“共有房屋100餘間,總建築面積約2750平方米。”
“曾經是清朝皇帝兒子的宅院,有四百年的史。。。”
一處荷塘,荷塘中是一座島。
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此島透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
“這裡是近春園,曾經朱自清先生在這裡寫下名篇《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芊合吟誦著文章中的句子。
白珙桐團隊的所有人已深深為這景色、為這底蘊、為這建築、為這故事而吸引!
很多東西雖然早都知道,可卻從沒這樣切實的深入進去。
這一深入的瞭解,他們真的是震撼了,甚至頭皮發麻!
這是座怎樣的學校?
史中千古風流人物都在這留下過故事!
他們看著校園竟生出憧憬。
如果,我能在這樣一個地,留下自己的故事,那該有多美好?
一座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古羅馬和古希臘藝術風格建築前,眾人又一次停下。
那建築有羅馬風格的穹隆主體,開敞的大跨結構,漢白玉的愛奧尼克柱式門廊。
整個建築下方上圓,莊嚴雄偉。
“這是水木大學外界眾所周知景點的最後一處,大禮堂。”
芊合喘了口氣,指著那雄偉的建築,認真道:“我們學校現今有許多出用於會議、講座的禮堂,可當說起大禮堂時,水木園卻只有一個,也只能有一個!”
“就是它!”
說到這,她頓了頓突然看向珙桐:“桐哥,你晚上的講座是在哪個禮堂舉行?”
“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