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一封家書以及……(第2/2 頁)
遇到了那些事情,偶爾說一些自己的煩惱,這是最初的家書。
進入新世紀之後,科技展日新月異,手機、網路取代了家書,家人之間的聯絡更加迅捷、方便,只有一個地方依舊採取家書形式,這就是軍隊。
軍隊跟外界不同,每週只有很短時間可以跟家裡人聯絡,幾分鐘就要結束。為了表示自己的牽掛,戰士們養成了寫家書的習慣。
家書寫好之後,將信交班長,班長再交給文書,統一郵寄出去。這些小小的信,承載著一位位遊子們的思鄉之情。
就想歌詞中寫的一般,雖然很少寫信,卻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嗎,
管得不嚴就不要去了。
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
也該歇歇了。
我買了一件毛衣給媽媽,
別捨不得穿上吧。
以前兒子不太聽話,
現在懂事他長大了……”
《一封家書》是音樂人李春波創作於1993年的歌曲,當時李春波老師漂泊在外,有一天想給父母寫信,寫著寫著卻寫不下去了,每天寫的都一樣,像是日記不像是在寫信。正巧宿舍中有一把吉他,他就拿著吉他邊唱邊寫,這才有了《一封家書》問世。
《一封家書》跟梁冬隔了十年,大火的時候他還在父母身邊上學,對這歌沒有太大感覺。還是等他去京城求學,放棄學業為了音樂而奔波,結果卻沒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最後不敢回家的情況下。有一次在酒吧聽到歌手在演唱,不知道為什麼,那麼簡樸的歌詞卻一下子衝進心裡,怎麼甩都甩不掉。
就像每一句歌詞,每一個字都是為他量身定做,唱出他數不盡的哀愁。那一天,他是唯一一次因為一歌而落淚。
就像現在,當他唱響這歌的時候,眼睛也不禁有一絲溼潤。
是啊,不管是穿越前還是穿越後,自己有多長時間沒有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說說話,跟父母吃一頓飯?前世的他,因為一直沒有做出成績,所以不敢回去面對父母。
這一世,他算是功成名就,是父母的驕傲,自己為什麼還不回去呢?這一刻,他有一種放下話筒返回到父母身邊的衝動。
如果說這是一送給戰士們的歌,不如說,這是梁冬送給自己的一歌曲。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少人輕輕皺起了眉毛,《一封家書》是好歌無疑。不過卻不符合戰士們的精神,戰士們強調的是大無畏,大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不管面對任何艱難困苦,還是刀山火海,只要一聲令下,他們就會起衝擊。
他們不是為了自己而戰,而是為了自己家人,為了整個民族而戰。
將小家看的比大家還要重,有點小資情調,跟戰士的心境南轅北轍。將這樣一歌放在舞臺上,梁冬有點冒險。
梁冬不知道《一封家書》的情況嗎?他自然清楚,《一封家書》是一送給遊子們的歌曲,卻不是送給戰士們的歌曲。
所以當歌曲進行到三分之一之後,音樂突然一個轉折,架子鼓,長號,小號,電子琴等等樂器一齊響起,衝破原本的濃濃哀思,整歌瞬間激揚起來。
音樂聲中,梁冬也改變了唱法,字正腔圓的唱到。
“說句心裡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