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說句心裡話(第1/2 頁)
每位音樂人在創作歌曲的時候,都會特別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能破壞整首歌的情緒結構。
一首抒情歌曲,他們不會將對立的情緒融入歌曲之中。一旦形成對立,歌曲就會出現斷層,不是前一種情緒沖淡後面一種情緒,就是後面情緒被前面情緒掩蓋,最後卻弄出個四不像歌曲。
就像是一首苦情歌,音樂人絕對不會增加歡樂元素在裡面。從用詞到樂器,都是以抒發痛苦為主,如此一來,整首歌才能順暢。
《一封家書》《說句心裡話》,它們是兩首截然不同的歌曲。《一封家書》講述遊子出門在外對家的思念,整首歌偏向於抒情。而《說句心裡話》不同,它是一首純粹的軍旅歌曲,整首歌激揚豪邁。它雖然也有想家的情緒,但是卻重點突出保家衛國的偉大理念。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一封家書》唱出的是小家,《說句心裡話》唱的則是民族大家。這個思想從歌詞上就能展現出來。
“說句心裡話,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媽媽已是滿頭白髮,
說句實在話我也有愛,
常思念(那個)夢中的她,夢中的她。”
《說句心裡話》是80年末由石順義作詞,士心譜曲,兩人合作完成的一首軍旅歌曲。歌曲誕生的時刻,天然就是在為戰士們歌唱。
每個人都憧憬絢麗繽紛的世界,每個人都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軍人的生活簡單、乏味;軍人的訓練繁重、艱苦。可軍人的心卻始終火熱,它充滿著激情,充滿了激昂的鬥志,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只是在萬籟俱寂的夜晚,軍人才想起自己的媽媽,自己的家。
他們不是普通人,可以給家人打電話,給家人寫信,實在是想念,還能請幾天假回去看一眼。
戰士們不行,他們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每天進行各種軍事訓練,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保家衛國,為的就是保衛跟他沒有關係的普通人。
他們難道不想家嗎?他們也想,然而他們卻知道,如果他們不留在這裡,祖國就不會有安寧的一天。當大部分人享受和平的時候,總有人在默默承受不屬於他們的痛苦。
“來來來來來既然來當兵,
來來來就知責任大,
你不扛槍我不扛槍,
誰保衛咱媽媽誰來保衛她,
誰來保衛她。”
就想歌詞唱的一般,如果所有人都不去當兵,都享受安寧跟平靜,這個國家將由誰來保護?當某一天災難降臨,誰能挺身而出,誰能在驚慌中逆流而上?
和平,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誰又懂這兩字背後的含義?
他意味著將會有無數人灑下汗水與熱血,意味著將會有無數人奉獻出自己的青春,也意味著無數家庭將要遭受痛苦。甚至,父母將會失去兒女,愛人失去伴侶,孩子失去父母。
是他們付出一切,才有這如烈火烹油般的盛世。這盛世,本就建立在無數奉獻著的熱血之上。
可怕的是,這種熱血並不被人理解。
多少次,網路上出現關於軍人犧牲,奉獻的新聞之後,除了感恩之外,更多的卻是冷嘲熱諷。
太多人在後面抨擊他們,覺得他們能力不足,才出現了犧牲。還有一些人表示,你們是軍人,我們這些納稅人用錢養著你們,這些都是你們應該做的事情。
是啊,軍人就該保家衛國,軍人就該守衛人民。然而,他們是人,並不是沒有情感的機器人。他們除了軍人之外,同樣是兒女,是父母,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類。
他們何必為了別人犧牲性命?何必為了這個國家的安寧奉獻一切?當一切用金錢來衡量的時候,那是對軍人也是對這個國家的侮辱。
當軍人看到這些言論的時候,恐怕心裡的傷將會比身上的傷更痛吧。當他們的家人看到這些言論,會不會覺得不值?
為了這麼些個玩意犧牲生命,真的值得嗎?
就算受到質疑,面對歧視,當集結號再次響起,災難降臨之後,他們一樣會擦乾眼淚,忍者傷痛,拿起手中的長槍,裝備,衝向一個又一個戰場,面對一個接一個的死亡。
他們是人民最後的防線,他們是血肉長城,人民可以退,他們……寧死不退!
“來來來來來話雖這樣說,
來來來有國才有家,
你不站崗我不站崗,
誰保衛咱祖國誰來保衛家,
誰來保衛家。”
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