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學習音樂的原因(第2/2 頁)
戀。
不過劉鋒卻不在意那些崇拜的目光,整個人完全陷入到剛才的樂譜之中。
“插部一回到了在下屬方向的F大調中陳述,由一個類似樂段的八小節結構加上八小節(一小節疊入)的連線過渡段落構成。這部分感情更加明朗,左手改成阿爾貝蒂低音似的伴奏形態,右手旋律的節奏打破了A部分中的均分樣式,變得豐富起來,附點節奏及倚音、迴音的運用使音樂更加華麗流暢。
經過省略反覆的A部再現,樂曲以貫串手法進入到插部二。
在插部二中,左手一直在以同音反覆的伴奏型在主音A上作單一的持續。5個小節之後,左手的伴奏由單音變為雙音,加厚了音樂的織體,並在持續的主音下方以1小節為單位附加上一個上行的半音級進的線條,在第3小節剛好到達了a小調的終止46和絃,並在最後一拍上將主音下行小2度,縱向形成a小調的屬7和絃,與隨後出現的a小調主3和絃形成了“K46-V7-I“的完滿的、典型的古典終止模式。而右手聲部則以合唱般的織體手法寫作,調性轉至d和聲小調,並形成8小節一句的平行樂段關係。之後第2個樂段並行進入,但是在調性和音樂織體上有所改變,是為動力再現。持續音恢復了單音的形態,只不過這次又以它自己為出發點構成了一貫上行半音級進的線條,經過a小調的導7和絃,然後停在了a小調主3和絃的第一轉位上。”
頓了頓,劉鋒說道:“這是我聽到的內容,不過有一點我不太明白,老師您在最後一段利用了和絃分解,而且節奏十分彌補,您是否有其他用意?”
“啪啪啪……”
梁冬輕輕鼓了鼓掌:“劉鋒同學不愧是學院的風雲人物,對音樂確實十分敏感。至於你最後的問題,我主要是覺得前面的鋼琴曲太過平淡,為了增加藝術效果。我在最後運用了密集的和絃分解以及快速的分解音型!”
劉鋒忍不住點了點頭:“原來如此!”看來他已經明白梁冬的用意。
對於此,梁冬只是輕輕一笑:“剛才你們向我詢問學習音樂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已經給了你們答案。學習音樂並非讓你們變得高雅,也不是讓你們鄙視低俗,只是讓你們在聽到一首樂曲的時候,可以用專業的知識解析它,欣賞它,而不是簡單地感慨一句:真好聽啊!”
說到這裡,正好傳來了下課鈴聲。梁冬將教材收拾在一起,最後說道:“很高興同學們喜歡老師的最後一堂課,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參加我其他的課程。不過我不在擔任必修課講師,而是會擔任選修課的老師。同學們,再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