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要在裡邊刻出花紋來,這難度自然不小。二則盧鴻並無現成的樣式可以參考,完全要憑自己的想象臆造一個銅鏡出來,更是一件難事。
樣式這事,盧鴻已經考慮成熟,便以前世曾見的一些戰國後期的銅鏡為底本,加上自己一些想法即可,估計現在對於銅鏡的研究,遠不如後世般重視,尋常人等是決計挑不出毛病來的。就算有人提出些看法,自然也可以明鏡至寶,與普通物件不同來搪塞過去。至於那模子,先祖卻頗多妙法。盧鴻要用的,便是所謂失臘法。
後世所見各個時期的青銅器,往往極盡精美,另人難以置信。有些造型複雜、花紋繁密的器物,若真是手工在泥範上雕制,根本不可想象。其實這些青銅器,便是用失臘法制成。失臘法就是在做模子時,要先用一塊黃臘,以一比一的比例,製成一件要做物品的模型出來。這臘質地極軟,自然可以隨意雕刻,精細工整。待臘制模型做成了,再無可修改之處,便將泥水,一層層澆於其上,達到足夠厚度,幹了以後,就形成了一個外部泥裹,內實臘胎的模型了。
然後再將這模型加熱到一定溫度,那臘一旦過熱,立時便會融化成液體,自事先預備的孔洞之中流出;而外面的一層泥殼則不會變化,臘胎流盡,自然形成一箇中空的泥制模具了。
最後將熔化的銅汁注入其中,待銅汁冷卻凝結,便可以打破泥範,將成品取出了。
盧鴻現在做的便是第一步,將一塊事先備好的黃臘,先修整成需要的圓鏡外形,然後按照自己想法,慢慢雕刻起來。這一步,直接關係到製成品的成敗,故盧鴻一點也不敢大意,粗坯製成之後,反覆端詳修改,感覺再無敗漏之處後定型,直到半夜時方才完工。
做完臘胎,盧鴻伸個懶腰,也是覺得有些疲倦了。只是時間緊迫,也不敢偷懶,便將六子事先準備的泥水拎來,一點點澆在臘胎上,凝成泥範。
澆得兩層之後,盧鴻便將一旁的六子喊過來,示範一下如何澆那泥水,由六子在這邊一層層澆著,自己卻是去準備溶化銅汁。
中國古代銅鏡,各個時期銅與、錫、鉛的合金比例各不相同。《周禮.考工記》記載,製造青銅鏡的青銅中,銅錫比例應該為1/1。事實上,真正的戰國銅鏡中,錫含量雖然確實比較高,但一般是達不到一半的。
盧鴻先是將黃銅與其他金屬按比例準備好,投入一個小陶鍋中,將其加熱熔化。若是專業製假的人做東西,事先自然要將臘胎體積計算清楚,換算後再行熔化合金。此時盧鴻也不管那些,按自己眼力用料,略多些也不怕,只要比例不差,浪費些也無所謂了。
一直忙到快五更時,那陶範已經成型,陶鍋中的合金已經熔成液體。屋內溫度頗高,融化合金時還要不停攪拌,盧鴻與六子均是滿頭大汗。兩人小心翼翼地將那陶範放置在火旁烘烤。範中臘胎不久就盡熔為臘汁,自下方一個事先留出的小孔中如線般流了出來。待其中臘胎流得淨盡,盧鴻便將這泥範固定安穩,用一個鐵鉗夾了小陶鍋,將那其中的青銅合金汁液慢慢地注入到泥範中去。
等澆鑄完畢,看看已經無事可做,只能等那銅鏡冷卻後再見分曉。盧鴻這才收拾一下,由六子駕了馬車,再送他回鄭家藏書樓,爬將進去叫開門,進屋繼續扮他敏而好學的盧公子形象。不久之後,天已大亮,聞得門外有僮子來收拾昨晚的食盒,並放下新的早飯,不由一笑,感覺頗為有趣。
當天白天,盧鴻繼續補覺不提。卻遣那洗硯看二童子不在,得機出去往那鄭桓家走了一遭,打個馬虎眼,就說自己這些日子要勤苦攻讀,無暇回府看望,也請府上諸人放心,無需掛念云云。
待回來時那洗硯便大搖大擺地從正門而入,進來敲開盧鴻讀書小屋,拎來了滿滿一籃子鄭夫人、盧秀兒並鄭柔準備的吃食等物。盧鴻看了一眼就繼續睡去,籃中美食倒大半便宜了洗硯。
當天晚上,六子照方抓藥,將盧鴻接了出來,二人趕到租下的小院,繼續那製假大業。
第十六章 橫空出世的盜版明鏡
雖然銅鏡已然鑄成,但要讓這銅鏡看起來古色爛然,還要經過諸多手續。不妨說,真正做假的功夫,都在這裡邊。
盧鴻先將已經冷卻的泥範打碎,露出已經做好的青銅鏡來。但見這銅鏡顏色深青,花紋圖案在燈光下閃著冷光,頗為華美。
只是現在這鏡子還無法透光,要想透光,少不了的一道工序便是打磨。這打磨可是個力氣活,一般說要製成透光鏡,足足要把製出來的毛坯,磨去差不多一半才可以。幸好這鏡子原本不是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