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見那周公去了。
原來這盧鴻選了半天,只是要選個枕頭,怪那《毛詩故訓傳》《文選》太薄了,枕著嫌低,倒把門外兩個書僮險些個生生嚇殺。
卻說屋內盧鴻,黑甜一覺,直到日落西山,天已黑了,這才醒來。伸展一下四肢,活動片刻,開啟房門一看,外邊食盒早擺在那裡了。盧鴻將食盒提進來,關了房門,這才開啟食盒吃那晚飯。飯菜都已經發涼,盧鴻卻是餓了,吃得頗為香甜。
食罷收拾好碗筷,又放在門口,想來明日早起送飯時,書僮自會收拾。
又過了片刻,忽然聞得院牆外有嚓嚓的聲響,卻見一個人影自外爬了上來。見這人爬到牆上後,又回身將一個梯子抽過牆來放下,輕手輕腳地下來,左右看了一看,便偷偷地跑到盧鴻房前,輕輕的敲了敲窗戶。
盧鴻聽了,也不言語,輕輕開啟門出來,那黑影卻閃身進了屋內,便將門緊緊閉住。盧鴻來到梯子前,順著爬上了牆,又將梯子抽出牆外,放好後爬了出去。
外邊早有一個人在等候,見了盧鴻出來,連忙搬了梯子,帶著盧鴻匆匆走過一個拐角,上了一輛早等在這裡的馬車。盧鴻上車後,那人便趕了車,順著路行去。又拐過幾個角,到一個小院子前停下來。二人進了院中,直入正房,房中點著燈光,卻見那人竟是去范陽拿取明鏡的六子!
原來這六子聽了盧鴻吩咐,上馬出城,裝作去范陽方向,卻是繞了個圈,便尋個莊戶,把馬寄下。自己則打扮改裝,偷偷又回了城來。到城中,等到從藏書樓跑出來的洗硯接上頭,兩人分頭行動,一人去城內採買物品,一人則尋一個安靜小院,租了下來。還好兩人都頗為利索,這才在半天中把事都辦完。
二人便趕了車帶了梯子,來到藏書樓院外。洗硯爬進去,躲在房間中代替盧鴻,盧鴻卻偷跑出來,與六子來到這新租下的小院。
此時盧鴻看著房間中準備下的諸多物件,不由一陣壞笑。原來他哪有什麼秦宮明鏡,這傢伙從一開始,便是要做個西貝貨去騙那李伯方。
第十五章 透光鏡
原來李伯方手中那方銅鏡一拿出來,別人不知道,盧鴻卻認得真真的。這銅鏡自然並非什麼秦宮明鏡,卻是一方真正的秦時所造的透光鏡。
上古之時,是沒有現代形式的鏡子的,當時人照面就以盆中盛水為鏡。商代以後,始有銅鏡,至漢以後,方才日益普及。所謂透光鏡,乃是一種奇鏡,其鏡面微凹,將光反映到白牆上,背面圖案卻如能透過般顯現出來。後世所見透光鏡,最早也是西漢時所制。而李伯方所持銅鏡,古意盎然,鈕為細小弓形,上飾弦紋,色作深灰,一眼可知為珍品,斷代當在秦朝先後。
書中暗表,李伯方手中這方銅鏡自然是真正的秦鏡無疑,只是來歷也頗為奇特,乃是楚中貴族,為秦所逐,家族後人,暗暗地準備推翻秦國。為了傳遞資訊,以為符節,特地請高人鑄了這方透光鏡。那“滅情見性”四字,表面看如同學術字詞,其實是暗指“滅秦踐行”之意。無巧不巧,這鏡輾轉流落到李伯方手中,被其視為至寶,當作了學術證據。
這鏡的來歷後人自然無法知曉。在盧鴻看來,這秦透光鏡雖然堪稱少有的珍品,本也不至於因此便要動什麼心思。只是那李伯方以這透光鏡為據,為自己的“性情說”張名,卻是盧鴻無法忍受的。李伯方所謂“滅情見性”的說法,簡直就是後世宋時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翻版,如若容他流傳開去,保不準什麼“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言論都要給搞出來。盧鴻有了後世的見識,自然這知道這類學說對華夏文化及社會發展有何等負面的影響,此時自己有了機會,便要想方設法,將之消滅在萌芽狀態,便是手法有些下作,也顧不得許多了。
要造一面假貨出來,難度倒也頗為不小。幸得盧鴻前世記憶中,認識幾個專門玩這手的朋友,總還有些經驗。只是想到自己前世經歷中,老老實實沒幹過賣假貨的事,偶爾做點高仿,也是遊戲而已。不想這回衣食無憂,也不用錢財發愁,倒要拾起這製假營生去騙人,也不由暗暗有點好笑。
時間寶貴,盧鴻也不及多想,便著手準備起來。下午時盧鴻囑咐洗硯買的一大堆東西,幸得這洗硯記性不錯,居然也都給弄來了,擺在屋中有一大堆。
要做銅鏡出來,第一步便是要制範,就是做個模子出來。那銅鏡都是澆鑄的,上邊的花紋樣式,都要將燒化的銅汁注入制好的模子,冷卻後形成的。
只是這裡卻有些個難題。一則模子要做成中空的,不然那銅汁注於何處?中空的模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