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到了昨晚的那個橋洞下,吃了塊餅,看著水,有點後悔,應該讓蕭靖江把砥石偷我用用,又一想,算了,過去的砥石一般都是大的,偷不方便,而且,萬一他娘用,就遭了。我從岸邊撿起一塊石頭沾著水,霍霍的磨起鐵板來。普通的石頭當然不如砥石,能磨一點是一點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我便攜了鐵板奔出城去,行或不行,就看這一次了。我一口氣跑到昨天的那個坑前,跳下坑,手裡拿著鐵板,沒命的挖了起來。
上面是一層浮土,很好挖,我很快便把浮土和落葉都清了出去,可看看,還是不夠深,高的地方才到我的脖子,離我的要求還差二三尺呢。我歇了一氣兒,喝了點水,用步踱了兩下,先在坑淺一邊的中間偏右劃出一溜兒道,當做門;門的兩邊稍稍往裡,各劃了兩塊方地兒,當作墩子,準備或放東西或用來坐。我又躺在中間偏左的地上,在離了身體兩邊一臂長和腳下半尺左右的地方做了記號,爬起來,用棍子劃出這片,這框出來的地方就是我將來的床了。我拿了鐵板,在其他的地方狠命的挖了起來。
土比我想像的硬,我的手一會兒就被磨起了泡,我去摘了幾片竹葉墊著繼續挖,還是不得勁。我想了想,用手扶著鐵板,弓著腰用腳使勁蹬,然後再用手使勁把鐵板往上掀,這樣能省點手勁。可即便是這樣,成效還是很慢。我只好放棄一部分,就著土崗的自然形狀,從高處往下挖,先要保證高處的深度能沒過我。
功夫不負有心人,日頭將南的時候,坑裡除了我留的地方,有一半能讓我直著腰站起來了。我乘勝追擊,繼續往前挖,挖不動坐在地上找塊石頭一點點的剜,終於,淺處也可以讓我半弓著腰站了。再看看,我的床、我的墩子都有了,我興奮的扔了鐵板,繞著土坑跳了好幾圈,又跳下坑,在土床上躺了一會兒,在土墩上坐了一會兒,一臉的笑意。好半天,才發現日頭已經有點往西去了,今天無論如何完不成了,我先備上料,明天就好了。
我現在做的東西叫地窩子,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挖一個坑,然後上面苫上東西,這些玩意兒都是從亂七八糟的書裡看來的,沒想到,如今真用上了,真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啊。坑挖好了,苫料用什麼?我記得那書上人家是用的木頭和葦子,我沒有,田裡有的是稻草,花一文錢能買好多,撿也能撿不少,當苫草沒問題,但總得有杆子吧?杆子用什麼?就地取材,就是竹子了,《黃岡竹樓記》裡說竹子易爛,但我也不準備住個三五年,先撐起來再說。看樣子,今晚還得進城,和蕭靖江借鋸子……不願給他填麻煩,沒點別的辦法?
我決定先幹活,把稻草置下。下了土崗,發現前面一片粟子田,有人在收粟子,粟子頭已經割走了,他們正在砍粟子杆,我在心裡盤算了一下,粟子杆有點硬杆兒,接起來應該也可以用。於是我上前和人討價還價一番,花了十文錢,買了半畝捆好的粟子杆,不過,得我自己背。我又往前走,用幾文錢買了幾大捆稻草。待我挨捆揹回來,天已經擦黑了,回城肯定來不及了,看來,我只有露宿在這土崗裡了。
我乘亮拾了些柴草,守在坑旁,升了火,用葫蘆取了水,傍著火堆,掏出餅啃。真難吃,什麼時候能吃點有湯有水的熱熟食,吃熱熟食得有鍋……,我一邊撕著乾巴巴的餅一邊想,鍋……,鍋……,哎,是啊,我記得前世看到的某軍生存手冊裡講過,真到野外生存時,不必用鍋,好像也可以,用什麼?我又撕了一口餅,仔細的想了想,……木頭……石頭,好像要中空的木頭和石頭,試一試吧。
我四處撒摸了一下,南方竹多木少,不知竹子行不行,竹子中間就是空的。我拾了一段竹筒,就著水洗乾淨,又取了大半竹筒水回來,搬了兩塊石頭,分開放好,再去撿了些葉子,移了火在石頭中間,再把竹筒架在石頭上。可竹筒的開口沒有堵,水灑了出來,差點把火給澆滅了。我思索了一下,放了竹筒,把一邊的石頭換了塊小的,又去取了半竹筒水,把竹筒欹在矮石頭上,另一頭倚了高石頭,把火撥拉到竹筒的中央,小心的看著,好像無大礙,就把餅和菜撕了小塊,投到竹筒裡,放了點鹽,一心一意的等著。
竹子發出輕微的爆裂聲,我嚇了一跳,躲的遠遠的,一會兒看著有白氣從竹筒裡冒了出來,行了嗎?我慢慢走過去,好像有點香味兒,管他了,生了都吃了,先取下來試試。我捨不得熄火,生火用的紙枚子好貴的呢,轉來轉去,我薅了幾片竹葉,用它墊著,小心的捏了竹筒的邊兒,顫鬥鬥的取下來。迫不及待的折了根竹枝,夾一塊嚐嚐,還不錯,最起碼是熱的,有湯的,有滋味的,我等不及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