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啟發,讓他感到自己的進境一日千里,突飛猛進。越是學習,就對孔明等幾個人越是敬佩,故而誠心實意的歸順了。此次出幷州入冀州,鄧艾略施小計,趙國唾手而得,馬岱龐會不由得刮目相看,佩服無地。
由於驍騎,遊擊兩軍速度太快,行動飄忽如風,戰力又強,一般人馬根本陰之不住,而趙國新得,百姓很難依賴,又怕曹軍繞城而過,所以只能在城外險要處據路而守,鄧艾與馬岱,龐會商議,決定在城外要道設伏。他們連建十三道營寨,陰擊曹軍。又按鄧艾佈置,挖陷井,放刺馬釘,設抿馬,把這條道路弄得有如鐵桶一般緊密。
未幾,曹魏騎兵如飛而來,卻發現在臨一條死路……道路已被完全被破壞,路上設滿路障,挖滿溝渠,無法縱馬,只能下馬搬動路障,這時藏在路旁密林中的漢軍亂箭齊發,將正在搬動木柵毫不設防地魏軍給紛紛射倒。曹魏連攻數次,死傷頗多,若不堪言,這時,軍中參軍趙亭設計縱火,可惜春夏之交,草木初萌,未能點著。若是曹軍就此繞路,最少也要耽誤半個月時光,若要突襲,不免傷亡過大,一時秦朗三人不知如何是好。
第四十五章 石韜歸漢
石韜石廣元回到自己的府第,立即收拾行裝,讓家人準備車輛,在宵禁之前離開鄴城,連夜趕路。家人皆感奇怪。夫人問道:“老爺,住得好好的,為什麼要離開,難道說鄴城真的守不住了麼?”
石韜道:“不錯,鄴城守不住了,我們再不走,就晚了。”
“為什麼?”
石韜苦笑:“為什麼?我也奇怪,但是我似乎在空氣中聞到的孔明的味道,再不離開,我只怕就要被他擒了。”
“孔明,”夫人面上一喜,隨之黯然,“他不是在雒陽麼?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再者,你們是好朋友啊,他怎麼會擒你。”
“是好朋友,才要想辦法生擒。可是,我既不想當他的俘虜,也不想如廣元(即孟建孟廣元)那樣戰死。所以,我只能走了。”
夫人道:“可是,老爺,你確信會這樣麼?”
石韜不答,他負手而立,一聲長嘆。
夫人不敢再問,一家人打起包裹,索性物品不多,一家人很快收拾好,兩個兒子騎馬,石韜與夫人坐上一輛小車,穿街過巷,離開了鄴城,車聲粼粼,馬蹄颯踏,消失暮色之中。
一個面目清秀,很人幾分書生樣子的少年就站在城門的暗影裡,看那車離開,好久之後,才轉身回城,在他身後。十幾個身形矯健的府兵緊緊跟隨。
少年回了尚書府,向尚書令衛覬施禮:“大人。”
衛愷點頭道:“他地確離開了麼?”
“是。”
“中途沒與任何人聯絡。”
“沒有。”
“走了好,走了也好。如此,無論他們看沒看破,都無所謂了,這才是明白人,不過。丞相只怕早在前面派人等著他吧。”
少年微微一笑:“這是自然,他這樣離開,會被請走。他是丞相的好友,其實我也不想在城中對他採取什麼其他措施的。”
衛凱看著少年,笑道:“蘭石的家傳神劍,天下無雙。當然不會有任何問題。蘭石,你此次自長安來,我顴兒在季漢,如今如何了?”
少年笑道:“大人,伯玉賢弟天姿聰明,智慧過人,陛下視同親子,親自教授。小人前來之時,陛下正教伯玉賢弟衛大將軍掃北之事。當年大司馬大將軍橫掃數千裡,匈奴異族被打的鬼哭狼嚎,抱頭數竄,我輩後人讀至此處,常扼腕而嘆,恨不早生三百年,哪怕在大司馬大將軍馬前為一小卒,也為大漢建功立業,不白活一回。”
少年所說的大司馬大將軍指地乃是武帝王將相年間的大將衛青。當年匈奴危害漢室,武帝令衛青率軍北征,大破匈奴,一舉打破了胡強漢弱的局面,為後來匈奴的分化,南匈雙歸順打下了基礎。而河東衛氏,也正是由於衛青的存在而興旺發達。發展到今天。少年的話說得不多,但卻代表了幾重意思,一是衛青乃大漢之臣,衛凱是其後人,自然也該是大漢臣子,為季漢效力;二是季漢陛下重視衛氏,重視衛凱地兒子衛顴,衛凱為了兒子,也該投桃報李;三是衛凱的兒子,乃至整個衛閥眼下都在季漢,讓衛凱一定要全力配合。
衛凱乃聰明之人,凱會聽不出來。但他城翠極深,對那危脅的話語只如沒有聽到,大笑道:“蘭石,你祖上一劍斬樓蘭,立大功於塞外,一樣是大漢忠臣,今日你我同歸季漢,自然不負陛下重恩,丞相所託之事,我們豈能不盡心竟竭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