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時間和生命的誓言
——《上海堡壘》後記
《上海堡壘》寫於2006年上半年,那年我二十九歲。
這是一部混雜了很多個人情感的小說,如今回頭去修改,不勝唏噓。有些人物的身上深深刻著自己的影子,有的則是自己曾經愛慕的女孩。語言文字倉促凌亂卻又有力,就像醉中狂草。確實,這本書的結局是在一場大醉中寫成的,在修改時,我儘量避免改動那些恣意流露的、狂亂的情緒,以保持其原貌。
人不能用三十多歲的成熟來否認二十多歲的年少孤獨。
故事的主線沒有任何變化,增加了不少細節,其中好些細節是六年前就已經想好甚至寫了片段的,只是當時時間倉促沒能加入小說裡。新增的篇幅大約30%。人物設定上也做了一些修改,吐槽了作家圈裡的好些朋友,把他們的形象引入故事細心讀的話不難從文中發現他們的背影。
小說帶有向《太空堡壘》致敬的意思,這是一部很老的動畫片,由日本動漫大師美樹本晴彥做任務設計和指令碼,日本版名為《超時空要塞》。後來美國人把它買去重新譯製,改名為《太空堡壘》,大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各省電視臺都播過。
跟同為科幻動畫神作的《EVA》比起來,《太空堡壘》顯得明快浪漫。故事說人類挖掘出一艘外星墜落的巨型宇宙飛船,經過修理改裝之後成為人類第一艘外太空母艦,名為“太空堡壘”。母艦極其巨大,裝載瓦爾基利變形戰鬥機,並且再一次空間跳躍的時候把一座小城市吸收到了船艙內,於是在他們的征途上,戰鬥機飛行員們還能逛街和約會女孩。
看過那部動畫的人都不難理解,雖然是完全南轅北轍的故事,但《上海堡壘》和《太空堡壘》的設計元素是非常相似的。感謝那部老動畫片伴我度過了少年時代。
我在裡面最喜歡的女性角色是Lisa Hayes,女司令官,她的任務是分配任務給戰鬥機的駕駛員們,雖然頭銜很嚇人,但只是個年輕女孩,優秀而知性,頭髮燙成大卷(後來在跟男主歷險中落水而變成直長髮),總是低垂眼簾,很難看清她的表情。林瀾的外形設計多參考她的形象。
路依依的形象則參考了《太空堡壘》中另一位女主角,歌姬林明美。當然,私以為路依依比林明美聰明、可愛也懂事多了。
看起來林瀾和路依依的性格區別如此之大,但實際上源自於同一個女孩。這是我藏了很久的一個秘密,兩個女主角對我而言,其實是同一個人。
過去的事就不多提及了。
我曾經在上海工作過一年半,見識過那裡的高樓大廈和office lady們,曾在那時最有名的外灘18號酒吧喝酒眺望過黃浦江,也曾在深夜坐車經過漫長的高架路,透過玻璃窗俯瞰整個城市,覺得它那麼陌生而哀傷。
說真心話我並不那麼喜歡上海,因為它太匆忙,高樓大廈太多,太壓抑。我很願意去上海旅行,走過那些現代時尚的街道,嘗試考究的餐館和咖啡店,但不喜歡在那裡工作和定居。可居住在上海的一年半對我而言是寶貴的時光,至今經常念起。
這部小說也是我對上海生活的紀念。
小說中提及的很多地方,比如錦滄文華酒店、中信泰富廣場、恆隆廣場、金茂大廈、浦東機場,都是那時候經常要去的地方。我有時候坐在會議室裡,看似認認真真地跟人談判,心裡卻琢磨著“要是忽然外星人來轟炸”之類的事情,二十九歲的時候我還是個滿腦子怪念頭的小孩。
最主要的場景中信泰富廣場是我以前辦公的所在,樓下的麥當勞和大昌算是我以前的食堂,二樓的員工食堂也確實是有的,我還留著員工食堂的黃色飯卡。
這部小說對我個人的重要性還在於,有些讀者可能掠過的小小細節,便是我當初在上海的行跡。我寫過不少作品了,多數作品是為了自娛和娛人,跟金庸先生寫武俠的用意一樣,但確有少數作品我可以說,“這就是我的人生啊。”
《上海堡壘》是其中之一。
除了《太空堡壘》和上海,這部小說的第三個素材是愛爾蘭明珠詩人葉芝。
創作期間我一直在讀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和葉芝的詩集,聽林海的《琵琶語》和夏光雷的《上海花》,這些元素都用在小說中了。但葉芝的個人經歷基本上幫我構建了整條感情線,在小說開始引用葉芝的《當你年老時》,以示對詩人的敬意。
愛爾蘭詩人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