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聽課的學生中,有一個名叫張兆和的女生,年方十八,出生於蘇州的名門,秀麗窈窕。當然大家都知道,她就是後來的沈從文夫人。沈從文當時從臺上看到她,就悄悄地愛上了她。然而,他的愛幾年都沒有得到張兆和的響應,他只是處在一相情願的單戀之中。為了得到這位夫人,沈從文又發揮了湖南人霸蠻的精神。他後來在文章中不無驕傲地寫道:“然而關於這件事,我卻認為是意志和理性作成的。”
然而,在追求女生這樣的事情上,沈從文又如何霸蠻呢?他不是巧舌如簧的男人,在張兆和麵前,他的表達往往言不及義,把張兆和弄得莫名其妙。但這沒有難倒沈從文,因為他天生就有湖南人的靈泛。他開始發揮自己的長處,給張兆和寫情書。這一寫就寫了一年,張兆和沒有回信。他就霸蠻起來,繼續寫下去,一發不可收拾,從不間斷。他前後總共寫了四年,那一大堆情書,可以稱得上中國文學史上的傑作。工夫不負有心人,張兆和讀著沈從文的情書,從產生好感而至於感動,最後終於產生了愛情。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北平舉行婚禮。
湖南人的霸蠻和靈泛,用在婚戀上,可以寫出浪漫的篇章。用在軍事上,則足以摧毀強大的敵人。
粟裕和陳賡這兩個湖南軍人,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將。他們打仗勇猛頑強,具有一往無前的霸蠻精神。他們同時又善用計謀,善出奇兵,在運用戰術時透著湖南人的靈泛,往往讓對手摸不著頭腦。他們出人意料的高招,並不是玩弄機巧,而是貫穿著湖湘文化實事求是的精神,從實際情況著眼,找到最合適的戰法。在他們身上,典型地體現了湖南人霸蠻和靈泛兩種特質的有機結合。
粟裕是湖南會同的侗族人。他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先後擔任華中、華東和第三野戰軍的主要指揮員,組織指揮一系列重要戰役並取得了勝利,積累了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不久,蔣介石挑起了內戰。幾個月後,內戰全面爆發。國民黨軍隊在東線部署進攻蘇皖解放區,投入兵力二十七萬人。蘇皖解放區在淮安設立華中軍區,另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兼司令員,譚震林任政委。這兩個湖南將軍的打法和別的共產黨將軍不一樣。
粟裕指揮的華中野戰軍不過三萬人,人數只有進攻華東的國民黨軍隊的四分之一。蔣介石非常樂觀,認為三個月可以攻佔蘇皖解放區。湯恩伯氣勢洶洶地發動進攻。面對強敵,粟裕一反常規,沒有向北撤退。他說:“北邊走不脫,南邊走得脫。”北邊有敵軍重兵部署,南邊是國統區。蔣介石料想粟裕不會往南走,但粟裕偏要往南衝。他說:“蘇中是我抗日根據地,到那裡如果打不贏,到哪裡都打不贏。”毛澤東極為讚賞粟裕這種霸蠻與靈泛相結合的戰法。
粟裕把初戰突破口選擇在江都至如皋一線。這不是轉移撤退,而是迎擊進犯之敵。中共傳統的戰法是“誘敵深入”,但粟裕卻把戰場擺在蘇中根據地前沿。一反常規的出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仗是宣家堡、泰興之戰。負責圍攻蘇中的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李默庵是湖南長沙人,和粟裕這個老鄉有過交鋒,深知粟裕很難對付,主張穩步前進。
戰鬥打響後,國民黨三個師一個旅兵分三路,向華中野戰軍大本營海安壓來,拉開架勢要和粟裕拼消耗。
粟裕在指揮部作戰圖前把手一揮,說:“恕不奉陪,我們專打一路!”粟裕要打的是李天霞的整編第八十三師。這個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全新美械裝備,美國教官訓練,抗戰後期作為遠征軍到過緬甸作戰,戰鬥力較強。粟裕首戰蔣介石裝備最精良的部隊,對付這樣的敵人能否取勝,毛澤東極為關注。
李天霞仗著本師機械化程度高,大膽全線推進。他萬沒有想到,粟裕是看誰最厲害就打誰。粟裕對將領們說:“敵人十二萬人進攻我們三萬人,是四打一,我們三萬人打他一個師,不就是六打一?六打一還打不贏,那不是沒出息了?”
李天霞遭到粟裕進攻時,不以為然。李默庵打電話詢問情況,他滿不在乎地說:“一小股###。這是毛澤東的老套路,敵駐我擾嘛,他們在騷擾我們,不足害怕。”李默庵提醒他:“粟裕用兵難以捉摸,要當心啦。” 李默庵倒是說中了,粟裕很快發動了總攻擊,激戰一晝夜,攻破了宣家堡和泰興,殲滅敵軍三千人,整整兩個團和兩個營。
這一仗顯示了粟裕用兵的最大特點。張震後來評價粟裕的用兵:“深思熟慮,機斷專行,出奇謀,用奇兵,建奇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