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2/4 頁)
融入主流社會。目前中醫尚未納入加“健保”體系,患者都需自費就診,這在公費醫療盛行的加拿大是很沉重的負擔,但中醫診所依舊生意良好:在溫哥華近郊行醫的金中醫稱,他每週開診6日,每日接待患者20名左右,收入相當優裕,在加從事中醫診療業的醫師多屬中、高收入階層,由此也不難看出,為何有這麼多人願意投身中醫業,中醫在加拿大究竟有沒有市場。
然而中醫的生存和發展並非毫無隱憂。加衛生當局雖肯定中醫貢獻,卻不免對其原理心存疑竇,1996年加政府曾宣拿出部分科研資金,用三年時間來了解有哪些中藥種類及其用途,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這種疑慮之根深蒂固;加聯邦衛生部也一直試圖用中成藥納入優質生產管理範圍,理由是中成藥生產“不夠衛生”,如大量使用鐵容器、生產裝置和工人服裝不規範等;也有不少人質疑中醫搞經驗主義、神秘主義,對穴位、經絡等的科學性、準確性也不無質疑。中國不時傳出的“假藥”傳聞也影響了當地人對中草藥、中成藥的觀感。金中醫的診所集針灸、診脈、藥方為一體,但只有針灸吸引大量非華裔,其它療法尤其傳統的開方抓藥,則幾乎清一色的華裔,一位現場患者也稱,和針灸、氣功、太極拳、足療等的熱火相比,方藥簡直冷清得不成比例。
對此當地中醫業者做了不少努力,如他們出版了《骨科》等一大批英文中醫書籍,用西醫術語解說中醫傳統治療方法和理論,圖文並茂,試圖讓對中醫學說不了解的人也能迅速掌握,一目瞭然;近日,卑詩省註冊中醫針灸師公會、中醫針灸管理局理事成員及12箇中醫公會代表為講中醫納入省健保體系奔走呼籲,積極和政府有關部門交涉,成果斐然,中醫有望被正式納入健保體系,擺脫自費醫療的帽子。
但不可否認,中醫自身在爭取權益的同時也有許多值得反思之處。許多業者對政府監管體系不理解,不支援,認為政府規範從業資格審批是“外行規範內行”,對師徒相授、父子傳承的中醫傳統構成衝擊,甚至在安大略省“抬棺遊行”反對;一些人認為政府的衛生規範措施扼殺了中醫的傳統,是對中醫精神的褻du,甚至對中醫的歧視;另一些醫師和中醫協會則對中醫納入健保態度消極,理由是中醫的主顧(尤其非華裔主顧)多為高收入階層,而健保覆蓋面則是低收入者,此舉非但不能多賺錢,反倒可能“跌中醫的份”。
無論如何,中醫在加拿大的市場前景令人樂觀,正如樂美森先生所指出的,作為福利國家,加每年醫藥費用開支佔聯邦和省政府總預算的40%多。醫療負擔沉重不堪,成本比西醫低得多的中醫有望在這一形勢下獲得更大的發展和市場生存空間。
………【“加拿大將出現華人國中之國”,誰能信?】………
列治文市人口12。7萬,是加拿大西部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一個不大的城市,該市的《列治文時事報》是一份面向市民、免費發行的小型英文日報,這份按照中國的標準充其量可算“縣報”的報紙平素裡默默無聞,近日來卻被CBC、CTV電視臺,溫哥華電臺和多家報紙屢屢提及,甚至遠在幾千公里外的《多倫多星報》也提到它,許多平常並不閱讀此報、甚至沒見過這張報紙的華人移民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掛在嘴邊。
這一切都源於一篇文章。6月23日,該報刊出一封署名“鮑勃。弗裡蘭”的讀者來信,信中用激烈的言辭抨擊了一個叫“民族聯盟黨”的華人政黨的成立,認為這將給加拿大帶來嚴重的威脅。
在這封信裡,作者指出25年來列治文已變成華人佔主導的社群,整個加拿大西部地區華人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而“華人比想象的更愛國(指中國),他們即使對北京不滿,也決不會超過渥太華”;他認為加聯邦政府長期以來不重視卑詩省的發展,當地居民怨氣很大,民族聯盟黨的成立將誘導這股怨氣向危險方向發展,這些華人也許會向北京而非渥太華請求經濟援助,而“這也許更容易得到”,而加拿大聯邦在這一地區駐軍很少,防務薄弱,長此以往,民族聯盟黨也許會效仿魁北克省法裔的魁北克人黨,讓卑詩省成為“第二個尋求獨立的魁北克”,而隨著華裔移民數量的繼續增加,他們也許會透過省民投票令該省變成“獨立體”,甚至“中國的半自治省”,成為“中國向北美擴張的立足點”,並引發美國的一系列反應。
民族聯盟黨成立於6月8日,至今不過1個月時間,黨員僅20餘名,發起人僅5名,至今尚未登記參加加拿大任何一級別的選舉,更無當選的議員或其他民意代表,將之與成立於1967年、活躍加拿大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