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2/4 頁)
電,表示要離家出走並讓安鋼“不要找她”,安鋼回家後發現1800加幣現金不翼而飛,信用卡也被刷掉1000多元,張悅歡已不知去向,安鋼報警並請社群尋人,不久被告知“妻子認定感情破裂,不願見他”,他因此精神恍惚,情緒低落,加上勞累過度,終於釀成大禍。
不久,另一個網名“浪漫主義傳”的朋友也發文,披露了另一些細節。據他說,安鋼所在公司為他辦理了“WISB”保險,總賠付額達80萬加幣以上。但該保險跟車不跟人,安鋼又未另立遺囑,因此分居未滿半年的張悅歡就成了這筆遺產的第一受益人。他還披露安鋼在國內的父母身體不好,他們全家及安鋼前妻、兒子的經濟狀況都不佳。
這兩篇網文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引發華人圈激烈反響。許多人紛紛發言批評張悅歡的冷漠。此時,一個網名CRUISER99的“知情人”發文為張悅歡辯護,據他披露,張悅歡抵加後態度立即變冷是因為發現“安鋼家境困難,不但沒有房子,連傢俱都全部是揀的”,感到希望破滅;夜不歸宿,是為了伺候同在多倫多、嫁給白人、正坐月子的四姐;要求分居是因為“不能忍受安鋼的大男子主義”,及安鋼不願買房,“生活理念不同”;離家出走時並未拿走全部現金、拿走的部分是因為“婚禮的十多萬元全部由女方支付,且女方來加時帶了2000美元”,且安鋼留下的錢只有幾十塊,不夠家用等等,作者呼籲大家多看看“故事的另一面”,不要偏聽偏信,意氣用事。
這篇網文的發表不但未達到熄火目的,反而火上澆油,加上當地華人媒體《現代日報》、《星星生活》將雙方文章一齊發表,引起更熱烈的討論,甚至舌劍唇槍的爭吵。在爭吵中更多內情被披露出來:這樁婚事的介紹人正是張悅歡這位四姐;張夜不歸宿時安鋼多次打電話去四姐家尋妻,都被告知“不在”甚至“請以後不要再打來”;張離家並非一次走人而是分期搬走,不像感情衝動;她拿走的錢是用來購買高檔手機而非必需品,在分居後安鋼曾要求張回國,而張表示“不離婚就不回國”等,雙方雖然針鋒相對,但對這些細節卻均無太多分歧。
張悅歡本人在安鋼死訊公佈後數日不肯露面,操辦喪事的安徽同鄉會黃、王二先生不得不透過媒體和網路的尋人啟事呼籲她出來主持,但2月24日下午安徽同鄉會開辦的追思會她卻成為唯一到場的親屬,並表示“將護送安鋼骨灰回國”。
這一系列的蹊蹺讓許多華人大感質疑,爭論有增無已。許多討論者開始質疑張悅歡當初嫁給安鋼是把他當作所謂“搬運工”,即用來作為移民的跳板,達到目的後就迅速擺脫,另尋佳偶。有人指出,身為介紹人、又與張悅歡相處密切的四姐不可能不知道安鋼的生活狀況,張本人又和安鋼網路交流一個月,所謂“因生活落差導致失落感”很難成立;雙方婚姻倉猝,婚禮不太可能用掉那麼多錢,如果真這樣大操大辦,所收的紅包也基本可以保證收支平衡,張在分居前的掠財行為於理不合;張在抵加後四個月才分居,而這四個月恰是她足以完成移民手續、獲得必要身份和證件的最短時間。一些人開始勸說、呼籲張悅歡慮及婚姻現狀,和安家的現實困難,主動放棄保費,個別人甚至激動地表示,如果張不答允,就聯名向法庭起訴張“騙婚”。
一些張的支持者則反唇相譏,他們認為安鋼明知對方小自己15歲還娶,是“居心不良”,出問題是“自討苦吃”;張即使有騙婚、騙保嫌疑,也是追求更好生活的正當、合法行為,無足厚非,她嫁給安鋼這個窮光蛋是自己倒黴,意外獲得鉅額保費是自己走運,別人不該說三道四;個別言辭尖刻者甚至認為,安和小自己15歲、年輕漂亮的張共同生活了數月之久,已經“佔了便宜”,保費應算對張的“青春補償”。
激烈爭論背後折射技術移民甘苦
正如一位討論者所說,安鋼已逝,死者已矣,上述種種爭論既無太多必要,又很難真的判明這樁“家務事”的是非曲直。但一個普通華人移民的死竟引起加東華人前所未有的熱烈討論和高度關注,背後折射出技術移民難為外人道的酸甜苦辣。
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也是許多中國人心目中理想的移民目的地,其中以“技術移民”身份出境的佔絕對多數。由於加對技術移民有較高門檻,最終申請成功者大多學歷較高,在國內有較好的職業、地位和收入。
但加國雖大量吸引技術移民,國內勞動力市場卻並不缺乏這類人才,而是需要更多從事體力勞動或簡單技術勞動的工人、技工,加上該國不承認海外學歷和工作經驗,甚至連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