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主義者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三、 文化保守主義的價值與貢獻
四、 從知識分子“邊緣化”想到“魯迅現象”
五、 “中間路線”評說
第六篇 “政治是短暫的,而方程式是永恆的”——科技
知識分子的評價問題
一、“政權決定一切”與“烏豆哲學”
二、20世紀前半期科技工作者的組織活動與歷史貢獻
三、 民主革命年代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之路
第七篇 “知識分子必須永遠嚴加管束”——“蘇聯文化模
式 ”與對中國黨的影響
一、 高爾基“不合時宜的思想”與列寧的知識分子理論
二、 斯大林與“蘇聯文化模式”的形成
三、 “蘇聯文化模式”的三個特點
四、 “蘇聯文化模式”與社會主義中國
第八篇 “老九不能走”——中###的知識分子政策和文化
戰略問題
一、 1949年以前中###的知識分子理論與政策分析
二、 社會主義文化戰略的幾個問題:
1、“滅資興無”口號與文化批判
2、“皮毛理論”與思想改造運動
3、防止“和平演變”與文化領域的“反修防修”
三、 社會主義的曲折與社會科學的誤區
1、“真理標準”討論引發的另一種思考
2、“康生現象”解析
3、“百家爭鳴”與“保持一致”
第九篇 走進新的歷史時期——知識分子的春天以及面對春
天的感言
一、 反思“文革”重知識,衝破“凡是”搞平反
。。
目錄(2)
二、 新時期的知識分子理論、方針,在撥亂反正中形成
三、 關於“代表先進文化”的若干思考
。 想看書來
前言
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由貧窮落後到追求富民強國,由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到銳意社會改良,進而興起革命的歷史,從思想文化層面上說,也是一部由封建愚昧到民主科學,一步一步艱難的走出矇昧主義的歷史。其間,知識分子既扮演了“竊火之神”,昭示中華民族走出矇昧的啟明星的輝煌角色,也遭遇過“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清?黃景仁:《雜感》)的人生悲劇。近代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實現社會變革、追求現代化過程的艱難與曲折,應該成為近代歷史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未能見到一部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系統的歷史著作,所見者多為從政治視角(如知識分子政策)、文化視角(如學術發展),或純理性視角(如說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等,接觸這一問題。讓人感到,不足以撥開歷史披在知識分子身上的重重迷霧,恢復其真實面貌;不足以充分認識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文化發展的某些規律性東西,更好地汲取經驗與教訓。
本書無奢望擔此重任,但力求把知識分子問題放到整個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下,對各個時期中的各類知識分子狀況、社會地位、歷史作用等,做較為系統的歷史考察。並對長期流行於世的關於知識分子的種種看法和理論,如知識分子的社會定位標準,知識分子與其他階級的關係,知識分子命運與整個社會狀況的關係,知識分子的思維方式特點,學術與政治的關係,學者與政治家的關係,文化發展中的一家與百家的關係,以及社會主義文化戰略等問題,試做分析與探討,拋磚以引玉。
2003年7月21日
矇昧時代與矇昧主義(1)
美國學者路易斯?亨利?摩爾根在其劃時代的著作《古代社會》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最初發展,經歷了幾十萬年漫長的矇昧時代,繼而進入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恩格斯認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直到大量增加的資料認為需要改變時為止,看來依舊是有效的” 。
矇昧時代的人類,處於剛剛脫離動物界的“半畜生”狀態,最初群居在大森林中,吃的是植物的果實和根莖,偶爾也有魚蝦和貝殼之類水生動物。古老的《禮記》一書,對此做了生動的記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增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絲麻,衣其羽皮” 。這種“茹毛飲血”的生活,直到矇昧時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