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3/4 頁)
事不用操心。”朱慈烺笑道:“拿了文憑只是敲門磚,要想為官還是得優中選優。日後拿了文憑者越多,可供選材的人自然也就更多。”
張岱頗有些失望:“那豈非又回到了科舉選官的舊路?”
朱慈烺微微搖頭,國家掄才大典不是說廢就能廢的。清末以為興新學,廢科舉是一種進步,但實際上民國時代的官員要麼是清朝遺老,要麼是起點較高,很輕易地進入國內外的大學深造。最後選出來的人,說好聽些是學貫中西,說白了其實還是傳統教育出來的一類。
到了紅朝變法之後,公務員考試逐年升溫,千中取一遂成常態,這不是科舉的借屍還魂麼?
目前朱慈烺能做的只能是微調。科舉仍舊要辦,只是選出的進士不能直接任官,必須進行政學院學習,名為“習政”。然後分派六部,按照傳統“觀政”制度進行實習,最後考評優秀者才能得官。而之前行政學院肄業就能分派各縣為官為吏的情況,也會因為人數增加,實缺減少而有所改變。
“選官之事可以慢議。先生若思有所得,大可寫成文章,投稿於《皇明通報》。”朱慈烺笑道,再次將話題拉回自己的軌道:“找先生的緣故,是想請先生主持國家圖書館。”
“圖書館?”
“彙集天下之書,供天下百姓借閱。”
張岱吸了口氣,渾身寒毛炸了開來,只覺得眼前這年不及弱冠的皇太子,登時淵渟嶽峙,令人仰止。
古來修書的帝王、太子不少。古有昭明太子的《文選》,國朝有成祖皇帝的《永樂大典》。然而立志興辦一處巨大的圖書館舍,供天下人匯聚其中,各取借閱,這是何等高潔的志向,又是何等龐大的胸襟!
“江南有好藏書之家,多自建,便是親朋欲往一觀,也頗多詰難。殿下若是真能成就此文教盛事,岱願以餘生,盡付其間!”張岱斂容拜道。
朱慈烺道:“我先說說這圖書館規制吧。”
在明代是無法套用後世的圖書館管理制度的,故而這也讓朱慈烺著實花了些心思。首先是押金不能盡收,很多人不能進學是因為窮困,若是這上面再收押金,難免成了一道門檻。所以要杜絕借書不還,則只有另開宣洩口。
“由公家提供紙筆,許其抄書。凡抄兩份者,可留存一份,另一份歸於抄書人。”朱慈烺道:“抄書館另設食堂,可供應抄書者簡單飯食。”
張岱連連點頭,這顯然是為寒家士子提供的福利。而且等於請了免費的抄書工,圖書館可以省下抄錄、刻板的費用,也能保證庫存的增加。
其次是圖書館的消防安全。在這個全靠明火照明的時代,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私家藏都毀於火災,讓人扼腕。即便是後世有著各種防火材料的圖書館,也要極其注意消防,何況現在基本採用木質傢俱,一旦著火,數代心血毀於一旦。
對於這點,張岱倒是頗有心得。張氏三代藏書,積累下來有十萬餘卷。如果沒有良好的防火習慣,早就化作灰燼了。
“不過圖書館收書,以今時書為主。本身不存古籍善本。”朱慈烺道:“日後收來的古籍善本,與皇室大內的善本書一道藏於皇家圖書館。”朱慈烺望向魯王:“貴藩藏書之巨,為宗室之首,為我掌理皇家圖書館如何?”
這也正是朱慈烺赦免魯王的原因。雖然可以直接將魯藩的藏書奪過來,但這樣做難免太過難看。若是讓朱以海出任皇家圖書館館長,一方面能利用他愛書的熱情,一方面也不怕他不將自己的藏書充實進來。
若是隻守著個空空如也的空房子,那多尷尬?
若是以皇家之貴,書庫中竟然沒有幾本鎮館之寶,還不如富戶家裡的私藏,那簡直連顏面都丟盡了!(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最後兩天了,千萬不能被摔下去啊!
四七五 人說太子鐵騎來(四)
魯王喜出望外,當即拜倒道:“殿下但有吩咐,臣莫敢不從!”
他之前聽朱慈烺要籌辦國家圖書館,就已經做好了將府中藏書捐出一些的打算。
自己若是能夠執掌皇家圖書館,那就算是全捐出去又能如何!
只是換個地方存放罷了。
“我將善本孤本另存在皇家圖書館,倒不是藏私。”朱慈烺解釋道:“只是為了保護珍惜古籍罷了。到時候大王和先生可以聯合天下名宿,立一藏書社,只許讓名儒學者入社,凡是入社之人,皆可自由出入皇家圖書館,借閱圖書。只是不可輕易帶出,以免毀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