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第3/4 頁)
下達到了頂峰。
這兩人被剿滅之後,李旦隨之而起,成為東海勢力不可小窺的人物,也是被荷蘭人認為是日本華僑首領的“中國船長”。
鄭芝龍正是李旦的義子,同時也是另一個海商顏思齊的義弟。
如今駐在福建的東廠密探是吳清晨。
這個略有話癆的太監辦事其實很小心,早從各個角度打聽了許多鄭芝龍的陳年舊事。當這些從不同人物口中講述出來的事蹟匯總一起,鄭芝龍的傳奇故事上也就蒙上了濃濃陰謀論的影子。
其中最為醒目的就是鄭芝龍神奇地取得了李旦的遺產,從一個翻譯官一舉成為東海大佬,而李旦的嫡子李國助也因此與他結仇,至死不休。
這些陳年舊事對於外人而言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到了錦衣衛、東廠、軍情司、職方司等情報機構之後,每一個小點都會被人挖掘出來,從而構建鄭芝龍的決策軌跡,分析他的性格脈絡。
這種心理分析在朱慈烺前世也是方興未艾,所以他原本不指望明朝人能夠理解並且當做一門學問研究。然而朱慈烺終究忽略了華夏的“相人”之術,任何一個有志於成為優秀謀士的人,都必須具備見微知著、察言觀色、三歲看老等技能。
只有具備了這些技能,才能在關鍵時刻說一句:“我觀此人……日後必……”
說不定能因此一句而流傳千古。
尤世威在寫私信的時候,恐怕不知道東廠和錦衣衛已經給出了“鄭芝龍不敢犯上作亂”的結論。
朱慈烺因此下定決心入閩,只等蕭陌的近衛一軍配裝完畢就可以動身。
崇禎二十年的四月隨之步入尾聲,很快就要迎來熱浪滾滾的五月。崇禎皇帝已經送了好幾封家書,希望朱慈烺能夠趕在皇太子妃分娩前回到北京。朱慈烺並不是不動心,但是福建問題不能解決,從廣東北上的海道就一直捏在鄭氏手中,終究是個巨大的隱患。尤其是如今大明對安南等國的糧食依賴加劇,稍有不慎,就會對剛剛建立起來的體系造成動搖。
未來,只有快刀斬亂麻了。
(本卷終)(未完待續。。)
ps: 明天要開始新的征程了,求月票,求推薦票~~~!
五四七點五 幾度戰血流寒潮(6前傳)
ps: 咳咳,小湯最討厭就是存稿了……看!這不是漏了一章麼?不過上前訂閱竟然沒人發現麼?難道小湯寫得這麼水麼……求諸位親給個月票、推薦票安慰一下吧!
遼東師放棄蓋州和榆林鋪的行為自然受到了軍法官的檢查。尤其是總參謀部認為遼東師並沒有做好節節抵禦的準備,這樣的棄地撤退後果可能會直接導致東虜打到旅順——幸好東虜還是理智的。
陳德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接受審查。
在經過十餘日的審查之後,五軍都察院得出結論,撤兵決定符合操典要求,屬於合法行為,沒有軍官需要為此承擔責任。當初制定操典的時候,東宮侍衛營還出於冷兵器時代,而現在遼東師的火銃配發率卻將近百分之十,遠高於東虜。而且各堡壘都有火炮,具有火力優勢。
所以陳德的遼東師指揮官雖然合乎操典規定,但並不合乎皇太子殿下對軍隊的期望。
“既然大家都沒有錯,那麼錯的人肯定就是我。”朱慈烺最終同意了陳德的敘職申請,再次見到了這個自己曾抱以極高期望的年輕將領。
陳德站在朱慈烺面前,面色通紅,就如煮熟的蝦子。
“是我不該指望一支民工、苦役去打仗。”朱慈烺道:“所以我決定,將遼東師撤編,其武裝力量由近衛一軍第一師整編收納。其餘人員分別便如遼東農墾公司、遼東建築公司,以及遼東礦冶公司。服刑人員由刑部設遼東監獄管轄。”
陳德知道這是自己御軍不力的結果,不敢有絲毫辯解。
朱慈烺道:“你一開始是如何信誓旦旦想要編練一支強軍的?結果又是如何?”
“末將輕忽訓導官的作用,有愧殿下。”陳德滿口苦澀道。
朱慈烺嘆了口氣道:“再放你在遼東,恐怕也不能服眾。你去朝鮮吧。”
“末將遵命。”陳德垂著頭,領下了命令。
“朝鮮國王固然忠心。但遇上強盜鄰居光靠忠心也沒用。我委任你為提督朝鮮軍務總兵官,編練朝鮮兵馬,驅逐東虜,配合遼南作戰。”朱慈烺道。
“是!”陳德一聽自己並沒有被徹底閒置,心中不免鬆了口氣。不過朝鮮兵是否堪戰,實在說不清楚。他們似乎還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