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第2/4 頁)
大學,培養基層軍官。
在軍事院校這一系統裡,並不屬於禮部管轄,而是歸於大都督府,所有學員都視作現役。
馮斌雖然想不出自己這個差事能辦什麼學堂,但遼東本身就是一塊寶地。原本盤踞在遼西的將門被東虜拔了個乾淨,遼南被東虜殺了個乾淨,遼中的第二軍勢必會將東虜清除乾淨。
如此乾淨的一片沃土。自然是大有作為之處。
“殿下,卑職此來還有尤督呈交的私信。”馮斌趁熱打鐵,將棘手的工作拋了出來。
尤世威身為總參謀長,寫來私信,顯然是有些話不適合公開說。
朱慈烺展信一讀,才知道尤世威是在擔心鄭芝龍的操守。對於這個前海盜,尤世威認為他接受招撫純粹是為了借大明的聲威,行海商之實。沒有半點忠義可言。這樣詆譭國家的一方藩鎮當然不妥,所以只能寫了私信讓信得過的屬下帶來。
朱慈烺將信收入袖中。對馮斌道:“知道了。”
馮斌不知道是否該要一封回信,正遲疑間陸素瑤已經過來道:“殿下,舟山參將黃斌卿等候召見。”
朱慈烺最後給了馮斌一個鼓勵的眼神,讓他下去,傳召黃斌卿。
黃斌卿雖然只是個參將,但舟山這個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在後世是東海艦隊的三大主要軍港之一。在此時也是對日走私貿易的重要出發點之一。至於世界性漁場的地位,在眼下卻沒有太顯著的表現,反倒是隨著建築業的發展,山東已經有人來舟山採購花崗岩、凝灰岩和海砂了。
朱慈烺見黃斌卿只是例行安撫,同時讓他著手準備浙江水師學堂的建設。招募水手。黃斌卿此人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一般,最後死於南明內部爭鬥上,十分不值。不過連南明內部的人都鬥不過,可見此人能力也是一般。
“你說你麾下這個陳培峰,是何人物?”在黃斌卿的彙報中,朱慈烺倒是對一個一筆帶過的小人物產生了興趣。從報告上看,寧波府最近三年的造船數量節節攀升,除了山東水師建立之後的需求量增大,在生產技藝上也必然有所改進,而且這種改進正隨著工人的熟練度上升而越發明顯。
“回殿下,”黃斌卿在腦中想了想,“此人本是粵籍,隨父祖流亡至此。因其家中世代造船,故而崇禎十七年他父親去世,末將便以其為總工頭,負責督造戰艦。他雖然年輕,但各門手藝精通,確是個不可多得人才。”
“既然是人才,就要放手去用。”朱慈烺讓陸素瑤將陳培峰的名字記了下來,備註中又寫了:江南造船廠。
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來看,最近五十年內,主要還得依靠船舶作為對外擴張的主要工具,所以造船業勢必得跟上大明的擴張需求。在面對西方殖民者的時候,起碼要有與之海戰的能力,確保登陸部隊完成登陸作戰。
陸素瑤腦中一過,知道這事該交給工部去做。正好蔣閣老題本數次,希望成立“都水清吏司”、“廠礦清吏司”和“建築清吏司”。可惜現在東宮在各專門方向的人才實在有限,所以三個清吏司的組建過程十分艱辛。
有時候難免讓人覺得,隨便派個識字的人就能去任職的日子實在太輕鬆愜意了。
這些小動作都落在黃斌卿眼中,知道皇太子要重用這個陳培峰,不由心中泛起了一絲得意。當初正是他力排眾議讓二十出頭的陳培峰出任總工頭,對他算是恩情似海。當然,陳培峰也算識相,這些年來沒有少過孝敬。
現在皇太子要大用陳培峰,看來這小子時來運轉要一飛沖天了,不求日後還有孝敬,總得留幾分香火情在。
興建造船業,進行大海船的製造,儘快收復臺灣,這些都是朱慈烺日程上迫在眉睫的事。因為在他的記憶中,福建的佃變恐怕就在近期會爆發出來。而福建本身就是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要想解決土地問題除了向外擴張再無他法。
對福建而言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臺灣島了。
在這移民這事上有兩個阻礙,一個是鄭芝龍,另一個是在島上的荷蘭人。
相比之下鄭芝龍的阻礙更大一些,因為他也主張移民臺灣。與朱慈烺的區別在於,鄭芝龍要一個屬於鄭家的臺灣,而朱慈烺卻是要大明的臺灣。
這也是朱慈烺註定入閩的原因,如今國內可以算是一方藩鎮的軍閥,也只有鄭芝龍一人了。歷史證明,他不會介意長子鄭森正在海軍大學讀書。不過歷史也證明,鄭芝龍作為一個投機者,遠勝於一個梟雄。
東海海商海盜集團在王直、徐海等人的經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