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第3/4 頁)
根本沒損失什麼,而且還可以避免這些地繼續丟荒。雖然暫時收不到賦稅,但是自己中興後,大漢帝國肯定不止還存在五十年,自己兒子以後還是可以收到這些土地的賦稅的。
“司馬愛卿,你這個提議本來是很好的,可是朕想到一個問題。現在到處都是荒地,也就是說那些沒有土地的流民,也可以隨處撿一塊別人丟荒的地來耕種。如此一來,他們何必送子弟去參軍來博取土地呢?
雖然參軍後可以獲得免稅賦的待遇,但是我朝現在的賦稅也不算重,百姓不可能為了這麼點賦稅就冒著生命危險來參軍吧?”劉厚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
“陛下,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微臣的第二個建議了。微臣建議陛下儘快讓各地的地方官對治下百姓登記造冊,丈量田畝,釐清賦稅。有地契者,繼續按照現在的賦稅標準收稅,沒地契者,則在正常賦稅的基礎上,多收一份租子。”司馬懿肅容拱手道。
劉厚明白了,司馬懿建議全國百姓都登記在冊,也即是給他們上戶口,然後將全國土地重新丈量並收歸國有,原本有土地的,他們可以拿得出地契的,自然是合法的土地擁有者,他們只需要交基本的賦稅就行了。
至於那些拿不出地契的,就是非法佔有土地。他們依然可以耕種那些土地,因為皇帝需要有人來耕種這些荒地,土地的產出越多,這個國家才能更繁榮富足。但是,這些土地不能白白便宜了他們,因為這些土地都是國家的,都是皇帝的,只是暫時租給他們耕種而已。
既然是租,那就要交租金,也就是說,皇帝將成為最大的地主,那些無地的流民全部變成皇帝的佃戶。不可否認,司馬懿這個方法,皇帝將是最大的得益者,朝廷能收到的糧食將大量增加,這樣即使以後大肆擴軍,軍糧也不成問題。
劉厚心想,司馬懿不愧為司馬懿,計策一環扣一環,兩條計策既解決了以後的兵源問題,順便連擴軍後的軍糧短缺問題也解決了,不愧為頂級謀士,不過為什麼自己總覺得那裡不對呢?
“陛下,萬萬不可。”鄧芝聽到君臣兩人的對話,趕緊出來制止,他指著司馬懿道:“陛下,芝請誅此奸賊。”
“喔?此話怎講?”劉厚聽到鄧芝言辭激烈,一上來就請求誅殺司馬懿,不由得大感有趣,於是問道。
“自先帝開始,我蜀漢一直都是以寬厚為本,陛下也一直厚待百姓。之前天軍每到一地,都是招攬流民開荒種地,並且輕徭薄賦予以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此乃善政也,長此以往,必然天下安定,百姓歸心。
而此賊剛才所言則是大大的惡政,此法名為收租,實則變相增加賦稅。如果按此方法實行,則我朝的賦稅將是歷朝歷代最高的,比之暴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長此以往,必將民不聊生,百姓困頓之下,安能不反?
所以此法看似增加了朝廷的歲入,實則是官~逼~民~反的惡政。陛下難道害怕天下間黃巢、黃巾還不夠多嗎?”鄧芝忿忿不平地道。說到激動處,指著司馬懿破口大罵。
司馬懿一甩袖子,反駁道:“哼!婦人之仁能成什麼大事。賦稅乃國家之根本,怎能輕忽。微臣最近研究了一下我朝賦稅,發現陛下廢掉了“算賦”、“口錢”(人頭稅),且田賦也降到三十稅一,如此薄賦簡直聞所未聞也。
這固然體現出聖天子的仁慈,百姓也因此得到實惠,可是諸位有沒有想過,如此低的稅率,如何有足夠的錢糧養幾十萬大軍?去哪裡找錢發放百官俸祿?還有賑災、安置流民、修整馳道、興修水利、發展教育等等等等,無處不需要用錢糧。
可是錢糧從哪裡來?微臣粗略算過一下,以我們朝如此之薄賦,根本無法支撐整個朝廷的財政支出,收上來的田賦堪堪夠養起全國的軍隊而已,更不要說還有其他支出了。諸位難道不需要拿俸祿嗎?
鄧大人,難道你不拿俸祿嗎?你呢?你呢?”司馬懿先是指著鄧芝,繼而指向郭攸之等人,大聲喝罵道。
眾人紛紛側身躲避他的指責,不過並沒有反駁他。他的說法也並非沒有道理,現在在戰爭期間,部隊就是一架燒錢機器,花錢如流水,特別是劉厚的軍隊,士卒待遇好得令人髮指。
不但有餉銀拿,伙食也好得離譜,一般士兵的伙食都比得上一些鄉下土財主了。還有衣服被褥,訓練用品等,無處不需要用錢。關鍵是hong軍使用了很多火器,這佔了軍隊開支的大頭,這些火器燒起來,和燒銀子也沒差多少。
第二百八十章 昏招
蜀國的開支的確是很大,遠遠超出田賦的出產範圍,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